第一节 关于企业管理的理论
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管理的系统理论出现得很晚,而企业管理原则则出现得很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至前14世纪左右希伯来人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区。他们的管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圣经》中。据《圣经》记载,摩西是希伯来人出色的领袖,他有一套管理和训练的方法。但摩西的岳父对此并不满意,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制定法令,昭告民众;二是建立等级委任制度;三是责成各级管理人分级管理,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
这里涉及的正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例外原则、授权原则和管理跨度原则。但真正有关企业管理的论述却提出得很晚,比较早的应该是亚当·斯密特别强调的劳动“分工论”,典型的事例就是他提出的“大头针例子”(Stecknadelbeispiel),即他认为,如果采用劳动分工的方法生产大头针,可以把生产力提高24倍。
当今,拥有系统企业管理理论的流派已经不少,但归类各不相同。这里只能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流派。
一 古典管理理论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代表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泰勒是美国管理学家,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理论也被称为泰勒主义。他试图通过标准化的劳动方法、科学化的劳动作业、专业化的管理能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将工作分为最小的单位,每个单位的范围和工作内容很小,可以不断迅速重复,完成此类工作只需很少的思考和操作过程,以便加快操作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实施管理控制,由工长来分配和协调工作;第三,实施差别计件工资(效率工资),对员工进行物质刺激,以提高劳动效率。
泰勒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统治了很多年,为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只要同当今世界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以对照,其弊端便显而易见:泰勒主义被普遍认为是非人性化管理的典范。
亨利·法约尔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他的管理理论也叫组织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五要素,即计划、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的管理理论也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强调理性、合法的权威,重视科层的管理作用。他认为组织分级管理、下级服从上级、层层职责分明不仅适用于政府管理,也适用于企业管理。这一理论为现代企业的行政分级、科层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但韦伯等人强调,科层管理理论必须与其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必须与其经济体制相结合。
二 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是美籍澳裔科学家梅奥(George Elton Meyo)提出的。他在1924年到1932年长达9年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即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他强调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的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比奖励性工资刺激更为重要。如能提高工人的整体观念、有所作为和完成任务的观念,就会提高劳动效率,工人的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更能决定其劳动生产率。
三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也称社会系统学派或系统管理学派,是由美国管理学者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在《组织与管理》一书中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就是,一个现代企业必须明确其目标、权力结构、决策机制、动力结构(即激励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进而详细论述了“领导的性质”这一问题,认为领导人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正确的手段和充分的信息。他们平时要“冷静、审慎、深思熟虑、瞻前顾后、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紧急关头则要当机立断,刚柔相济,富有独创精神”,他们要有“活力和忍耐力、当机立断、循循善诱、责任心以及智力”。[1]
该理论同时认为,领导人的这些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依靠后天的教育,应该通过培训、工作实践来加以培养,特别是要培养领导人的平衡感和洞察力。该理论同时指出,领导人的选拔取决于上级的官方授权(任免)和下级的非官方授权(接受或拒绝),最重要的条件是其以往的业绩和表现。
巴纳德以其理论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包容性成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