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中考改革的行动轨迹与内涵分析

    作者:苏尚锋 王维维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摘要:

    2016年国家发布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目标是形成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机制。北京市作为改革试点,近年来在中考改革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行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改革考试内容、降低考试难度、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以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开展富有成效的探索的同时,也面临着崭新的问题与挑战。

    Abstract:

    In 2016,China issued its new reform plan for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 The goal was to establish an admission scheme based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s and comprehensive student evaluations. As a pilot site of this reform,Beijing made various explorations in the high school admissions. Its measures included assigning admission quota of prestige high schools to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adjusting exam contents,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exams,and carrying out comprehensive student evaluations. Such measures aimed to promote educational equity,individual developments,practic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s. The explorations had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during which new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also arose.

    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力求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确保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机制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1]

    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市从2013年开始在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近两三年来,北京市更是结合自身优势和课程改革特点,开展更加系统化的中考改革制度设计,实行一系列组合型举措,在地方教育改革探索中独树一帜。

    一 系统设计,行动在先

    2013年10月,北京市出台了《2014~2016年中考中招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顶层设计并统筹部署了三年中考改革的方向和举措。2015年12月,下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本市中考中招与初中教学改进工作的通知》,从考试科目和分值、考试内容与形式、考试时间、考试招生方式等方面对2016年中考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为初中教学改革指明方向。2016年4月,北京市公布《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依据此方案,2018年起实施的新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将从目前的五科增加至九科,除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外,考生可从其他几个科目中选考三科,选考科目考试成绩依照一定比例进行折算,合计形成中考总成绩,允许考生扬长避短。

    2016年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在2018年将综合素质纳入中考评价之中,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初中升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可见,北京中考改革所秉持的理念精神及做法与全国中考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起步更早、行动在先。

    北京市中考改革除了在时间安排上紧凑之外,还在内容上逐步深化。自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颁布以来,北京市以考试评价改革为杠杆,不断促进教育发展。从2014年中考开始,调整各科目的考试内容,推动教学变革;从2018年中考开始,允许学生对考试科目有多种选择,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从2019年中考开始,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纳入中招评价体系之中,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二 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科目和分值调整

    根据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自2018年起,考试科目和分值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生物(化学)、物理、体育九门课程。中考满分为580分(不含加减分),其中语文总分值为100分;数学总分值为100分;外语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与笔试分离,学生拥有两次考试机会。物理、生物(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五门的原始满分均为100分,每门课均含开放性科学或社会实践活动10分。学生可以从五门中选取三门来参加考试,其中,物理、生物(化学)必须至少选择一门。选取的三门成绩,从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也就是,三门折算后的满分为100分、80分和60分。此外,体育为40分,包含30分的现场考试与10分的过程性考核。学生需要学习九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完成学业水平考试(见表1)。

    表1 2018年中考考试内容与分值分布——科目调整3+3

    由于规定了选考科目从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中必须选1~2门,从文科的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中必须选1~2门,则出现了约9种考试科目组合,而且限制了全文全理的组合,以体现文理学科的均衡(见表2)。

    表2 2018年中考考试科目选择组合——9种科目组合发挥特长

    这一方案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是一致的,如增加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突出课程设计的实践和活动取向。通过设置可选择的考试科目,让学生从“学宽”到“考宽”,在众多学科中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一些考试科目中增加了10分的过程性实践活动内容,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在中考科目的设计和选择上,存在着基础性与选择性、学科知识与实践知识、身体智能与心理智能之间的权衡。这里不仅反映出决策者对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内在规律的思考,也反映出教育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