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作者:周金燕 冯思澈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摘要:

    本文调查了北京市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生校园受欺凌现象,分身体欺凌、语言欺凌和关系欺凌三个维度,回应了三个问题,一是北京市校园欺凌情况如何,二是被欺凌经历带来什么后果,三是有哪些措施可减少校园欺凌现象。主要的发现是:小学生、男生、外地学生、普通学校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学生更易遭受欺凌;这种被欺凌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学校投入乃至学业成绩等。通过加强师生沟通、改善同伴关系,由父母亲自照顾,并采取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加强亲子沟通等策略,可有效减少学生的被欺凌现象。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n school bullying in 12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Beijing w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as follows: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lly victims?what are the results of bullying?what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reduce school bullying?The main findings were:(1)Primary school students,boys,non-native students,students of average schools and students with lower economic status were more vulnerable to bullying;(2)Bullied had negative impacts on students’ non-cognitive abilities,school engagements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s;and(3)Positive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s,peer relationships,student-parent communications and more parental emotional suppor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bullied.

    一 介绍

    近年来,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层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网络舆情分析数据显示,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31日约一年时间内,网络涉及“校园暴力欺凌”的新闻有36761篇次,相关论坛贴文39189篇,微博721947条。[1]2016年6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报告称在2013~2015年间法院审理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小学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2]2016年12月8日晚,一位自称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学生母亲的网友撰写的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再次让校园欺凌成为全民的焦点话题。[3]

    校园欺凌(School-bullying)是指发生在校园中倚强凌弱的行为,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校园欺凌通常被分为三个维度,即身体欺凌(Physical bullying)、语言欺凌(Verbal bullying)和关系欺凌(Relational bullying),且包含了负面行为、重复性和力量不平等三个主要特征。[4]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个新的方面。一些研究发现,校园欺凌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造成抑郁、绝望甚至自杀等问题,被欺凌者和欺凌者都需要得到必要的心理干预。

    目前,有关中国校园欺凌的调查较少,仅有的一些研究如2016年吴方文等对四川、河北一万多名农村寄宿生受欺凌情况的调查,以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样本,调查了身体、语言、关系、网络等四个方面的欺凌情况。结果发现,样本学校中每月经历欺凌大于或等于两到三次的检出率为16.03%[5],其中身体、语言、关系和网络四个方面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20.9%、24.5%、23.9%和13.2%。

    本研究将对北京市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主要关注学生的身体欺凌、语言欺凌和关系欺凌三个方面,将回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北京市中小学校园欺凌情况如何?二是受欺凌经历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什么后果?三是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校园欺凌现象?

    二 样本数据描述

    (一)抽样方法和工具

    本文的调研样本为北京市小学生(五年级)、初中生(初二)和高中生(高二),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共抽取北京市12所学校,包括4所小学、4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学生。调研工具包括1份调研员手册和记录表,1份学校调查问卷和1份涵盖儿童成长背景、过程和儿童能力量表的调查问卷。

    调研于2016年11月实施,每所学校派出2~3名接受过培训的调研员,学校协同组织两节课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现场填答问卷。最后共收回1043份学生问卷,剔除无效问卷40份,得到有效问卷1003份。

    (二)基本描述

    样本的年级和人口学特征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男性样本占45.8%,女性样本占54.2%;汉族占87.5%,少数民族占11.8%,其他为0.7%;京籍为77.5%,外地户籍为22.5%;农业户籍为35.7%,非农业户籍为63.2%。

    表1 儿童的性别及民族情况

    三 研究发现

    通过向学生询问2016年“被同学故意冲撞”、“同学用难听的绰号来称呼”以及“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频率等三个问项,来了解中小学生在身体、语言和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受欺凌情况。此外,本研究还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将上述三个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指数表示受欺凌的综合情况,命名为综合欺凌指数,值越高表示越严重。[6]

    (一)北京市中小学生校园被欺凌的基本情况

    如表2所示,调查发现,在身体欺凌方面,46.2%的学生有被故意冲撞的经历。其中,有21.0%的学生在一学期内遭遇1~2次的故意冲撞,7.4%的学生每周遭遇1次,有6.1%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遇身体欺凌。在语言欺凌方面,40.7%的学生有过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其中有14.3%的学生在一学期内遭遇1~2次,有11.6%的学生几乎每天都有此经历。在关系欺凌方面,18.6%的学生有过被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经历,6.2%的学生每周遭遇1次及以上,而有2.7%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种关系欺凌。

    分学段比较,小学生群体的被欺凌现象最为普遍,在过去一年中有过被欺凌经历的比例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有55%、46.7%、29.1%的小学生在身体、语言、关系等三方面被欺凌;分别有55.2%、44.1%、17.9%的初中生分别在身体、语言、关系等三方面被欺凌;高中生被欺凌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26.7%、30.2%、7.7%。

    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处于被欺凌的境遇中,这一比例对小学生来说,身体欺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