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沿岩村扶贫政策实施成效评估及优化对策

    作者:黄利文 黄炜 彭丹丹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摘要:

    乡村旅游扶贫是实现扶贫成效可持续的重要途径,沿岩村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是乡村旅游扶贫受益的典型。沿岩村立足于自身的比较优势,抓住市场契机,通过政策支持为引导、金融支持扶贫为杠杆,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模式向“造血”式扶贫模式转变。本文基于“人”“业”“地”减贫框架指标体系,对沿岩村扶贫政策实施成效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扶贫政策实施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受访村民对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反馈不太理想。针对沿岩村乡村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加强乡村旅游营销宣传、加强旅游人才培训,进而提高扶贫政策实施成效并惠及更多村民。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Yanyan village,a key village of National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is a typical case benefit from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Yanyan village seized the market opportunity through policy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helped the village transform blood-transfu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to blood-making func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author 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in Yanyanvillage using the ‘people-industry-land’ framework. And found that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but the villagers questioned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effect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such as scientific planning,strengthen rural tourism marketing and tourism talent training,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reduction policy and let more villagers’ gain from the program.

    2014年,贵州省桐梓县被正式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县,沿岩村等8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按照“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创新工作体制机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支持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基本思路,创新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机制,探索一条由“输血”式扶贫模式向“造血”式扶贫模式转型的新型扶贫路径。在2014年被列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以后,沿岩村于2016年成功创建了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计划于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2014年沿岩村精准识别贫困户38户100人,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贫困户22户67人脱贫,到2016年,沿岩村的贫困户下降到16户33人,沿岩村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扶贫脱贫效应。本文以乡村旅游扶贫受益的典型沿岩村为例,分析其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特点及成效,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优化乡村旅游的可能路径。

    一 沿岩村基本概况及贫困演变

    沿岩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西南部,距离210国道不到2公里,距离崇遵高速公路最近的收费站约15公里,周围60公里以内大小火车站20余个,距桐梓县县城直线距离约50公里,距离重庆约120公里,虽然位置相对较偏,但自然条件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极其显著。2002年4月桐梓县将沿岩、亮节、石敢当、黑石面等村合并为沿岩村。沿岩村坐落于黔渝名山尧龙山山脚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山清水秀、气候凉爽。

    目前,沿岩村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40户,总人口3548人,其中贫困户16户33人。2012年之前,沿岩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口约600人,约占总人口的17%,全村党员共54人,村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低下,农民创业环境、产业政策不健全。

    沿岩村背靠黔渝著名佛教名山尧龙山,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借助尧龙山的东风,沿岩村乡村旅游发展极快。2012年,沿岩村被列为遵义市“市级四在农家示范点”;同年,省立项批复沿岩村乡村旅游项目;2013年,沿岩村被列入全国红色乡村旅游扶贫项目;2014年,沿岩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6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据沿岩村村干部介绍,到2016年底,沿岩村已有大约110户农户发展了农家乐,成立桐梓县尧龙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其乡村旅游(主要是农家乐)发展规模和势头在桐梓县排名靠前,沿岩村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涌现出一批致富能人,为沿岩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带来了积极影响。

    2016年初,沿岩村成为桐梓县第一批五个内置金融[3]合作社试点村[4]之一,成立了富民乡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后文简称“富民合作社”),富民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秉承“合作社内部成员信用合作”的理念,坚持“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一般原则,形成了社员间“闲散资金得利用,紧缺资金得方便”的互助实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员贷款难的问题,完善了合作社与社会市场的诚信建立;同时,2016年沿岩村富民合作社还开展了村内高铁弃土场和300余亩弃置苹果园管理业务。2017年1月19日,村富民合作社在村部会议室召开2016年度分红大会。

    二 沿岩村扶贫实践及政策变迁

    立足于产业扶贫,尤其是乡村旅游产业,并通过专项扶贫资金、“特惠贷”等财政金融支持,沿岩村的扶贫之路基本实现了传统的“输血”式向可持续的“造血”式扶贫转变,整个村的生活水准显著提高,贫困家庭(人口)自2014年以来快速减少,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显著增强。村干部和村民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沿岩村目前已经基本具备贫困村摘帽的条件。

    (一)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按照以前的扶贫政策,沿岩村的各项扶贫专项资金不少,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采取“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加上吃大锅饭的思想严重,这些扶贫专项资金主要是直接以货币或物质的形式被发放到贫困户(人口)手中,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家庭(人口)的贫困,这种大水漫灌的“输血”式扶贫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