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再造一个新山西是全省人民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是从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谋划的山西科学发展全局,打开了山西发展新视野,提升了山西发展新境界,确立了山西发展新高度。这一目标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山西省情和发展大势,是指导山西发展的大政方针,是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具体体现。山西未来发展目标已经提出,前进的路向已经明确,更加紧迫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再造一个新山西”到底新在何处?通过什么战略选择才能把这一振奋人心、造福全省人民的美丽蓝图变为现实?本文将以国际、国内绿色GDP的理论与实践为借鉴,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结合山西绿色发展现状,对新山西的内涵做出理论性界定,并大致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选择。
一 绿色发展: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一种资源消耗性、环境污染性和生态毁灭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不能持续发展的最终根源。根据人类的能源属性特征和自然资源关系属性大致经历和演化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A模式、B模式、C模式和G模式。
A模式是由莱斯特·R.布朗(2003)提出的。这种模式的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的用后即弃型,并建立在环境是经济一部分的基础之上,认为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模式的发展特征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以人为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其经济特征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单向度的线性经济。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同步增长。这种模式以经济增长为中心,以追求GDP为唯一的目标。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资源枯竭、环境急剧恶化、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人类的发展必将陷入困境。
人类文明所处困境和面临的危机呼唤新的发展模式,莱斯特·R.布朗又提出一种综合性的B模式。这种模式是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绝对脱钩的减物质化模式,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大规模的减物质化。其主要特征是:在经济持续正增长的情况下,环境压力则为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一特征将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二者脱钩,为避免因环境恶化而导致经济的最终衰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途径。B模式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实施的发展模式,欧洲国家提出了要在21世纪实现总的生态经济效率为“倍数4”的发展目标。所谓的“倍数4”就是指经济增加一倍,而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量比现在要减少一半(维茨查克等,2001)。主要内容包括:消除贫困,稳定人口;恢复地球本来面貌;让80亿人吃饱喝好;设计以人为本的城市;提高能效;调节和改善能源结构,转向可再生能源。同时,他还提出了实施B模式的路径:稳定人口规模,稳定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环境成本市场机制;税项转移,补贴转移等。
资源的短缺和环境压力迫使我国不能再采用传统的A模式;同时,由于受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的制约,也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实现B模式。我国学者储大建和钱斌华(2006)提出了C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经济仍然要保持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产生量先减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最后在科技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它的具体目标是“1.5~2”倍数发展战略,就是到2020年经济翻两番,同时,允许资源消耗和污染产生量最多增加1倍左右,用不高于2倍的自然资本消耗换取4倍左右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作为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C模式是由一系列具体领域和政策保障来支撑的。要推行C模式,需要从生产、消费和空间三大领域以及科技和体制方面加以支撑。具体而言,要通过新型产业化,从产业结构中挖掘和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宏观潜力。通过新型现代化或者可持续消费,从产品功能上挖掘和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微观潜力。通过新型城市化,从城乡空间中挖掘提高资源生产率的中观潜力。在科技层面,要通过技术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并举来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在制度层面,需要行政性推进与体系性推进并举来提高政策环境效率。
鉴于B模式适用于发达国家,而C模式仅仅是符合中国特定阶段的发展模式,G模式才是普适性的发展模式。所谓的G模式,就是绿色发展模式,是以绿色新政为引领,以绿色能源为基础,以绿色消费为导向,以绿色城市为载体、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经济区别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