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
文化可以育民、惠民、富民、强民,因而它既关乎政治、关乎经济,也关乎民生,关系到民生的幸福指数。2016年,山东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达10305美元,文化消费已由持续增长阶段转向倍增态势阶段,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这给山东省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只有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才能保障山东人民群众在过上殷实物质生活的同时,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治国理念。人具有生存、发展和享受三大需要,为此民生可以分为生存性民生、发展性民生和享受性民生,文化民生主要从属于发展性民生和享受性民生。2012年以来,山东为保障人的各项文化权益的实现,致力于文化城乡统筹、共建共享,打造出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文化民生“山东模式”。全省精准对接文化需求,“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成为山东保障文化民生的重要举措。5年多来,这项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民生工程,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受益人群越来越多,改善了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为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助推器,使“文化福利”真正为人民群众共享。
2016年,山东文化民生发展取得较好的进展,全省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新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有所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效果得以实现。这一年,山东文化引人瞩目的发展主要有三:一是“互联网+文化”引起广泛重视,召开了一系列“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论坛;二是除山东宣传文化系统继续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活动外,其他一系列文化惠民、利民、育民举措不断推出;三是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它成为全民参与又施惠全民的文化盛会。
2017年,山东文化民生要实现新的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和解决文化民生问题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必须运用富有成效的方法和思路,实施相应的举措,如:全力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全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制定文化生产方式;抓住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确立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战略,加快文化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培育个性化、多样化、分众化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交往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大众化,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精准扶贫的步伐。
一 2016年山东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的历史回顾
回顾2016年山东文化发展的历程,总的来说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文化发展更加稳健,文化结构更加合理,社会文明程度有所提升,文化实力有所增强。
(一)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
2016年,山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大众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践行它,从而内化于人们的思想认同,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济南3000多辆公交车载电视、22个黄金地段户外大屏、500多个室内电视屏上,时刻在播放“身边好人”的故事。全省17个地市的商贸中心、公园广场、车站机场等场所都已发布“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注重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手段,尤其是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打造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譬如,为了提升社会诚信、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山东省委宣传部开通了“厚道鲁商”官方网站,定期发布“厚道鲁商”企业诚信红黑榜,借用新的传播媒体和形式传播诚信价值观。
(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15年以来,山东精神文明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逐步趋向多元化。
2015~2016年山东省精神文明创新发展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改善民生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1.群众性精神文明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