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
相关数据显示,山东省对外文化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有利于展现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助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山东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具有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政策、区位、重点企业优势,但也存在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文化贸易结构有待优化,管理方式有待创新的问题。山东省应该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认识,掌握对外文化贸易实际状况,把握重点国家及贸易对象的特征与需求,整合相关政策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文化贸易综合服务,拓展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培育文化贸易企业和专业人才,探索多样化的文化贸易模式。
一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3439亿元到2015年的27235亿元,增长了近7倍。[1]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受到广泛关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以及商务部、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颁布,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2015年中国实现服务出口总额288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与文化贸易相关的广告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增幅分别达37.1%、43.9%、64.9%,增幅高于其他贸易种类,且占比均比上年有所提高。[2]2015年山东省服务出口额122.2亿美元,同比增长7.9%,旅游、加工、运输、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合计占全省服务出口总额的71.4%,文化贸易仅占全省服务出口总额的15%。[3]相关数据显示,山东省服务出口额仅占全国4.2%,增幅低于全国水平,对外文化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文化“走出去”是让世界了解山东的重要渠道。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往的单纯以官方文化活动为主的对外文化交流已不能完全满足文化“走出去”的需求。通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企业“走出去”来展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的风貌,这不仅是提升山东省文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自然选择,更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外文化贸易的主体是文化贸易企业,创新创业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企业。山东省文化系统应更加重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在齐鲁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作用,从“送出去”更多地转向“卖出去”,从“走出去”更多地实现“走进去”,推动文化贸易和投资合作成为新时期齐鲁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贸易对于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创”以及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 山东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优势
(一)文化资源优势
山东是齐鲁文化发祥地,齐鲁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是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重要资源基础。挖掘齐鲁文化底蕴和精髓,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对提升山东乃至中国文化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山东省先后在美国、日本、韩国举办了“孔子家乡—山东文化贸易展”,在旧金山、华盛顿、纽约、多伦多举办了文化贸易推介会、文化恳谈会,集中展示了山东省剪纸、字画、鲁绣、陶艺、雕刻等文化贸易优势产品,在海外收到良好的宣传推介效应。相比其他省份,山东省的文化资源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经过创意转化开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能力获得国际市场的积极响应。
(二)文化产业优势
山东是文化产业大省,近年来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投资规模持续扩张,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目前,全省形成了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工艺美术品、玩具、乐器等优势出口领域,文化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目前山东省正在筹备将于2017年3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山东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会,涵盖绘画、书法、陶琉工艺、风筝、泥塑、剪纸、鲁绣、草柳编、雕刻、乐器等山东省优势特色传统工艺产品、动漫游戏及衍生品、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非遗产品等。这都为山东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支撑。
(三)政策优势
山东历来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服务贸易、文化产业等领域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为对外文化贸易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进一步做好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工作,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制定了《山东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鲁商务服贸字〔2012〕829号)。2016年7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6〕19号)。另外,《山东省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近期将发布实施,《山东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正在加快起草。
(四)区位优势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省份,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山东省沿海城市多且经济相对发达,海港吞吐量居全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