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主体、方式、渠道和机制研究

    作者:巫志南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摘要: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的关键环节。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有文化企业、各种社会力量、基层文化队伍都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供给主体。改进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方式、渠道和机制,关键是从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按需生产和供给,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需求引领、规划先行、主体群落健康发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新方式和新机制。
    Abstract:Public cultural resource supply is a key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The government, nonprofit cultural institutions, state-owned 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various social forces, the grass-root cultural team are all supply body that have the specific functions.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resource supplying ways, channels and mechanism, the key is to gradually establish new ways and mechanism of public culture resource supply which is a government-led, needs-led, plan ahead, main community health develop, social force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using the advanced technical means.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子体系,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建立功能齐备、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对于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至关重要。

    一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主体

    (一)政府

    公共文化服务,从根本上说是政府的分内事,政府理所应当地属于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重要主体。政府作为公共文化资源重要主体主要体现以下在四个层面。

    一是政府直接参与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政府可以通过自身机构,直接提供与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相关的各类行政服务,在特定情况下直接安排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

    二是政府发挥宏观指导功能。政府运用政策、规划、布局等体制性手段对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生产供给履行宏观指导职能。当前,各地比较多地着眼于主体资质认定、政府采购等机制和操作细节,而对于规划布局等更为宏观、也更为重要的体制性手段有所忽视。规划之所以被称为体制性手段,不仅仅因为规划明确阐述了一定时间内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战略重点,更重要的在于规划的科学性和公开性,以及对各类主体产生的客观引导性和制约性,这正是规划优于计划的特点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这一体制手段已经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中得到普遍运用,文化、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自然也不例外。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在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环节突出文化主权和保护民族文化,世界各国都把公共文化领域视为形成和巩固核心价值的主阵地。我国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以此为基点,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规划布局的突出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引导公共文化健康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公共文化导向与服务并重,形成对公共文化资源的数量、品种、结构的合理布局。通过宏观指导和规划布局,努力使党的意志、政府的主导作用、人民群众的意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职能、社会力量参与方式和途径,得到充分表达和科学安排。

    三是政府发挥统筹协调功能。各级政府必须兼顾部门、系统、区域、城乡、民族等因素,分别在国家、省市、县乡各层面追求公共文化资源生产供给的均衡性,在现阶段恰恰是“统筹”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效率,才能充分维护和促进基层特色文化的发展,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通过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通过计划下达到系统内事业或企业单位,系统内事业或企业单位按照计划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在这一序列中,政府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职能实质上转化为面向系统内的计划职能,再经过系统内“过滤”机制,政府至社会终端的公共行政效能有可能逐级衰减。公共文化资源本质上是全体人民群众的资源,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追求全国的基本均衡性,但是事实上,大到东中西部,小到区(县)街道,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相当严重,政府对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主导体制被分割为零散的“块块”。“块块”犹如小农经济的自留地,极大地制约着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服务型公共文化产品大生产、大供给方式的具体实施。要落实政府对全社会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的主导体制,必须牢固确立全社会服务理念,结合职能转变和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逐步在更大范围内加大统筹和协调力度,着力改变地方化或小区域化生产供给格局。

    四是政府履行运行管理职能。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政府有必要在微观层面采取资质认定、政府采购、订单管理等必要的组织运行机制,推动公共文化资源生产供给各项具体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要把握好核心依托、建设好基本队伍。现阶段还要坚持“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以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为辅”。这一判断基于三点原因:一是现阶段各种可以参与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社会力量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发育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供给规模,还没有形成可以依托的基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