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
今天,我们会聚在泰山之麓,岱庙之畔,共话“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产业振兴”这一主题。泰山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东方历史文化宝库,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齐鲁大地上孕育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大地上名山大川无数,泰山独占五岳之尊,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在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泰岳文化的千古魅力、先贤往圣的胸怀与足迹,都让我们由衷地景仰。
泰岳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华文化是千百年来亿万中华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与历史血脉,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气象博大、包容、开放,既有仁爱孝悌、刚正不阿、自然冲虚这样的伦理准则与价值态度,也有汉赋唐诗、昆曲越剧、水墨丹青这样的艺术瑰宝;既荟萃了蒙古长调、侗族大歌、藏族堆谐这样动人心魄的民族歌舞,也吸纳了芭蕾舞、交响乐这些源自西方的高雅艺术。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的坎坷与磨难,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不断开创新的辉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同心同德的情感和意志。数千年来,中华优秀文化始终与时俱进,坚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基因,不断自我创新,不断铸造新的时代品质。今天,我们不仅需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更需要以世界的眼光审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位置。
当今世界,文化的维度在各国的发展和竞争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纽带,更成为超越经济增长的片面性,实现人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推动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性途径和手段。近20年来,国际社会纷纷修订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提升文化在发展指数中的权重和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产业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文化要素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的贡献率,推动文化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素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与此同时,文化产品的大规模输出也推动了相关国家的价值观的传播,提升了这些国家的“软实力”,为它们带来巨大的国家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媒介汇流和互联网产业崛起的影响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接近或超过本国GDP的1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全方位深化,全社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自觉性日益增加。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文化发展”这一主题,不断深化战略布局。200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正式确认发展“文化产业”。2003年,我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新型体制和机制。2006年,我国出台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相关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动力,使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占同期我国GDP的2.5%。这一年,我国多个省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了本地GDP的5%以上,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本地GDP的12.3%。本次论坛的东道主——山东省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40亿元,总量居于全国第三位,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兴部门。
文化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是过去十多年来我国文化领域最主要的事件。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品质,优化经济结构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它也有效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文化经济版图,而且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和弘扬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第一,从文化创造的角度看,文化产业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最活跃的创造性空间。文化产业通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