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
中美两国均为世界碳排放大国,本章首先从中美两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分析两国历史及当今的碳排放状况,以及气候变化对两个国家的不利影响。其次,以中美两国的不同国情为背景,探讨两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清洁能源的主要考虑和推动因素。最后,梳理和讨论中美两国的清洁能源发展政策和行动。
第一节 国别背景:中美两国的具体国情
中国和美国既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时也均为世界碳排放大国。中国是目前年度碳排放量最大和碳排放增加速度最快的国家,而美国则是历史累计碳排放量最大,以及当前人均碳排放第三大国家。[1]在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和平均气温升高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均受到气候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 中国:年度碳排放最大和碳排放增加速度最快国家
(一)碳排放大国
一方面,按照排放总量,在1990~2001年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仅表现出一定幅度的平稳增长,自1990年的24亿吨,增加到2001年的39亿吨,年均增幅5.6%左右。但自2002年起,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开始迅速增加,到了2005年,中国开始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中美两国200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分别达到62亿吨和59亿吨左右。自2006年至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一直快速增加,而美国则出现小幅度下降,以致中美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差距逐渐拉大,201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107亿吨,比美国二氧化碳排放多了不止一倍(见图2-1)。[2]
图2-1 中美两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变化对比示意图(1990~2015年)
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美两国分别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两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107亿吨和52亿吨,分别占该年度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0%和14%,中美两国二氧化碳排放之和(159亿吨)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362亿吨)的44%左右(见图2-2)。[3]
图2-2 世界前五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排放份额示意图(2015年)
另外,按照排放增加速度,在1990~2015年的26年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355%,增加速度位居世界第一(在此期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3%)。此外,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90年的2.0吨,增加到2015年的7.7吨,增加了285%,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速度同样位居世界第一(在此期间,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19%)(见图2-3)。[4]
图2-3 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国家(1990~2015年)
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加相似,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使中国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创下新高。2014年,中国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年均浓度达到自1990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分别为398.7±1.2ppm、1893±3ppb、327.9±0.3ppb(中国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数据),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397.7±0.1ppm、1833±1ppb、327.1±0.1ppb)。2004~2014年间,中国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的年平均绝对增量分别为2.06ppm、5.2ppb、0.88ppb,同样等于或高于全球平均数值(2.06ppm、4.7ppb、0.87ppb)(见图2-4)。[5]
图2-4 中国青海瓦里关气象观测站大气中CO2、CH4、N2O浓度时间序列(1990~2015年)
(二)深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自190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上升了0.98℃左右,总体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暖速率为0.1℃/10年,高于同期全球增温水平。其中,20世纪20~40年代,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是两段气温明显偏高的时期。从地域分布看,除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部气温略有下降外,其他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华南沿海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尤其显著。[6]从季节分布看,冬季增温最明显,自1986年至今,已经出现超过20个暖冬。2015年,中国气温创历史新高,是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当年全国平均气温10.5℃,较常年偏高0.95℃(见图2-5)。[7]
图2-5 中国大陆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变化(1900~2010年)
近百年来,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虽然并不显著,但降水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西南和华南降水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20~60毫米;而华北大部、东北大部,以及西北东部地区降水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20~40毫米。[8]此外,近60年中国的季节降水量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趋势,夏季降水趋于增加;春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