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状况研究报告(2016)

    作者:陈俊 李历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摘要: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如何使核心价值理念的内容和精神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本调查的结果显示,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和教育,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普遍提高。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揭示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传统价值观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掺杂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模糊之处,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以及社会不同阶层的分化,对在全社会形成价值观的共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报告最后建议,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以及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Abstract:

    At present,a basic task of nurtur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how to make the content and spirit of the core values be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mong Chinese citizens.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show that after several years of propagation and education,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ve been generall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the survey results also reveal some problems,mainly as follows. Even though the traditional value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the traditional ones still have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Citizens’ understanding of specific meaning of those core values are ambiguous,which is not productiv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ose valu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strata and the emergence of diversified economic interests have certain impact on a consensus of values in the whole society. At the end of this repor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oper view of traditional culture,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theoretical definition of core valu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just and fair society are the major goals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1]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为这个社会的成员的自我认同和相互认同提供了价值基础。这种共享的认同提供了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历史纽带,它是社会团结的必要条件。分享某种核心价值观就是分享某种关于一个人如何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介入人类生活的视野或立场,就是分享一种一个人借以形成、追求、评估并修正自己的生活目标与目的的文化框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又可以被称为“文化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获得并培养了个人的道德动机和道德能力以及相互认同的道德基础,从而使得共同体的形成成为可能。这个基础又为人们提供了建立并参与共同政治制度的动力。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政治团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起了为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这个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文化。为了强化社会成员与共同体之间的义务感,国家应当积极地在其成员之间反复灌输一种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那么,党的十八大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底得到社会成员多大程度上的认同呢?为此,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和高等人文研究院联合在2014年组织了一个大型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8121人中,回答“非常认同”的比例为24%,回答“有点认同”的比例最高,为45.1%,有12.3%的人选择“不认同”,18.6%的人认为“说不清”。从总体上来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全认同的比例并不高,如果把“有点认同”“不认同”“说不清”这三项加起来,所占比例约占76%。[2]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为了搞清楚原因,2016年6~9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在2014年调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继承传统文化”的大型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调查对象包括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大、中学校教师、学生,各类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普通城镇居民,各种自由职业从业人员,等等。本次调查所涵盖的范围包括湖北省的8个城市和地区(武汉、孝感、英山、宜昌、黄石、襄阳、荆州、恩施),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陕西、广西、黑龙江、青海、新疆、云南、河南、重庆、福建、山东、贵州、四川、湖南、安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0份,最终回收问卷4300份,经分析最终有效问卷4199份。

    本报告就是在这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和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社会成员认同的原因,以期能为我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一 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状况的分析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身份或群体的一种带有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和情感归属,社会认同对象的内在精神只有符合人的内心期待,才有可能被人们所接受;只有与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才能获得公众认同。因此,社会认同对于个人来说本质上是一个心理过程。而价值的社会认同则是个人将占核心地位的社会价值理念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动机和行为正确与否的判定标准。价值的社会认同是个体行动的意义与经验的来源。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得到广泛的认同,往往就会促使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而一个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如果与民众普遍的社会心理和实际生活相悖,就很难存在与发展。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在问题设计上,尽可能地贴近社会普通成员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认知水平,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观念或理念来让他们做出判断。这是其一。其二,我们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借鉴了西方优秀文化,特别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