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
民盟执政后,延续吴登盛政府时期对“一带一路”表示支持的态度,但中缅共建“一带一路”一年来进展缓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民盟政府的中心任务是民族和解,其他议题如经济发展、民主化等大多围绕民族和解展开,因而与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难以形成战略对接。缅甸高估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缘重要性也影响了它对“一带一路”的参与。中国评估“一带一路”在缅甸可能遇到的阻力后,降低了短期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构建“中缅经济走廊”的预期,重点实施南下印度洋的“两翼并进”战略,在缅甸西南面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在其东南面打造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力推澜湄合作机制。若民盟政府继续将短期内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的民族和解奉为执政的中心任务,中缅就很难在共建“一带一路”上实现战略对接,中缅共建“一带一路”短期内将很难取得重大突破。
After NLD took power,Continuing the pos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OBOR” of U Thein Sein government,issuing a statement to support “OBOR” initiative,but it is slow to build “OBOR” in the past year for Myanma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 first priority of NLD government is on national reconciliation. Other issue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zation are mostly revolves around national reconciliation. As a result,it is difficult to form strategic docking to with the aims of “OBO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assessing encounter resistance from Myanmar,China reduces expectations of “China-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 expectations in the short ter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OBOR”,and to implement the two-wing strategy to south Indian Ocean in a circuitous route to push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and BCIM from Southwest,upgrading GMC from Southeast of Myanmar,Vigorously promoting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If the NLD continues to push national reconciliation as the first task of ruling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 major breakthrough,to realize strategic docking for China and Myanmar on “OBOR” construction and to get great breakthrough on building “OBOR”.
杜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以下简称民盟)政府上台执政已满一年。在过去一年里民盟把民族和解奉为执政的中心任务,努力推进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以下简称民地武)的全面停火以结束近70年的民族武装冲突。但民族和解进展缓慢,一年来未有更多的民地武签署“全国全面停火协议”,缅北还爆发四支民地武组建“缅北联合阵线”联合武装对抗缅军的新情况。作为民盟执政中心任务的民族和解进展缓慢,经济社会发展、修宪、民主化也踟蹰不前,这些都对民盟的执政能力形成挑战。民盟执政后,虽表态支持“一带一路”,但未出台相应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中缅共建“一带一路”进展缓慢。本文在回顾民盟执政一周年面对内外压力,有调整内外政策、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的意图的基础上,分析中缅共建“一带一路”滞缓的原因,同时探讨两国构建“一带一路”对接战略的可能性。
一 民盟执政一周年回顾:乘势作为,效果欠佳
(一)民盟顺利执政与“二元权力中心”确立
民盟凭借大选成功上台,主导了议会,掌握了大部分行政大权,但是军方在缅甸政治经济生活中仍具有重大影响,并对民盟的执政形成掣肘。
1.政权顺利交接,民盟成功登顶
2015年11月8日,缅甸举行大选,具有军人背景的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以下简称巩发党)惨败,输掉了大选。民盟再次获得大选胜利,占据了联邦议会及多个省邦议会席位的多数。
尽管杜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赢取了大选胜利,按2008年宪法,民盟将主导议会,并通过程序推选民盟议员担任总统职务和一个副总统职务(另一个副总统职务来自军方),但是鉴于军方有不承认大选结果的先例,国内外曾怀疑军方会再次拒绝大选结果,再次拒绝交权。不过形势发展出乎许多人的预料,民盟顺利接过大权,民盟与军方还就民盟执政的诸多问题达成了初步和解与妥协。
为了建立实际上由杜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政府,民盟不顾军方议员的反对,通过了《国家顾问法》,并于2017年4月6日由吴廷觉总统签署《国家顾问法》,随后依据该法将杜昂山素季任命为国家顾问。在国家职务的排序上国家顾问排在总统之后、副总统之前。不过,真正执掌民盟政府实际权力的毫无疑问是杜昂山素季。
2.民盟虽执政,军方权仍大
民盟不仅占据了议会过半的席位,而且占据了总统及两个副总统中的一个职务。似乎民盟把持了缅甸国家最为重要的权力部门。但是,缅甸的国家权力结构及缅甸民主化转型进程都是在军方的掌控下进行的。民盟获得大选的胜利及占据国家的几大权力部门都未能突破军人框定的总体政治格局。
首先,囿于宪法,大选获胜的民盟不能推选民盟主席杜昂山素季为总统。按缅甸2008年宪法,率领民盟两次获得缅甸大选的民主女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民盟主席杜昂山素季,不能被选为总统。因为宪法规定,总统的配偶及子女不能为外国人。因此,杜昂山素季尽管领导民盟取得了大选胜利,但只能以“国家顾问”的职务来掌控大局。
其次,军人集团在缅甸国家权力格局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是国家“二元权力中心”的一元。自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上台以来,军人直接及间接执政近55年(1962~2011年军人直接执政,2011~2016年军人间接执政)。在半个多世纪的经营中,军人势力已渗透到缅甸的各个领域。缅甸军人不仅视自己为反对外来殖民势力和争取民族独立的中坚,而且认为自己是反对国家分裂、保卫民族国家统一的支柱。缅甸推进的从军人的威权政体到“有纪律的繁荣民主”的转型过程,都是军人集团一手设计的,军人集团还把自己的意志嵌入2008年宪法中,在宪法中规定军人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者。如2008年宪法第一章第六条第六点旗帜鲜明地规定:“始终坚持军队能参与和担负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1]同时,宪法还分别从立法、行政方面赋予了军人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特殊的、超越的地位。在立法机构中,宪法规定了军人在各级各类议会中拥有1/4的席位以确保其在国家中的地位,以及避免各级各类议会推出不利于军人的法律和制度。在行政机构中,军队也拥有其他政治力量无可比拟的地位。国防、安全与内政、边境事务的部长和副部长,只能从国防军总司令提名的军职人员中任命。[2]通过宪法规定的军人在国家政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