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
一 2016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2016年,北京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功能疏解和结构调整效果显现,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活力迸发,生态环境和民生保障持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全面发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
1.控增量成效明显
严格执行禁限目录,禁限目录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不予登记业务数量达1.64万件,其中2016年不予登记3403件。一般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数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2.疏存量进展顺利
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35家,累计达1341家。拆除和清退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7个,涉及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调整疏解商户2.8万户。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新入驻学生6000人,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选址怀柔,天坛医院新院项目进展顺利,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意见》。
3.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的详细城市设计,编制通州区总体规划和17个专项规划。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全面施工,潞城棚改二期拆迁实现100%签约。制定实施重大工程建设年度行动计划,环球主题公园开工建设,运河国际商务中心、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等4所学校的通州校区实现招生,通州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
4.一体化交通网络全面构建
新机场主体工程进展顺利,航站区和飞行区已全面开工。京霸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新机场段、京唐城际北京段实现开工。京台高速北京段竣工通车,兴延高速、京秦高速北京段、京开高速主路拓宽工程、首都地区环线高速、新机场高速、延崇高速实现开工,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
5.生态协同治理力度加大
制定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两年实施方案,牵头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启动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规划研究,配合国家编制完成《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制定印发《京津冀协同共建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建设任务19.7万亩。
6.产业对接协作不断深入
“4+N”合作平台累计签约工业项目60余个,涉及投资约1000亿元。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已获批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曹妃甸建设发展投资公司组建运营。北京企业在天津、河北的投资认缴额分别为899亿元、1140亿元,分别增长26%、100%。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
1.中关村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实施了28项国家层面和70项市级层面的改革,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增长12%以上。中关村创业投资、天使投资案例与金额均占全国40%左右,中关村企业内部日常研发支出1231.2亿元、增长13.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940.8亿元、增长14.1%,其中流向外省区市和出口的占比达71.3%,科技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三大科学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关村科学城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31个,发布了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启动中关村大街改造提升工程,新增各种高端人才及团队81人(个),新创办企业288家。制定《北京未来科技城科技创新五年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已入驻央企项目13个。
3.全面创新改革有序推进
积极开展18项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本市7个方面47项改革任务,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政策、试点药品跨区域生产等改革举措初见成效。落实《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指导意见》,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新设分公司134家、子公司720家,北京输出到津冀两地的技术合同金额154.7亿元、同比增长38.7%。
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效显著
制定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改革措施,加快海淀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全市累计授予141家机构“北京市众创空间”称号。“新三板”北京地区新增挂牌公司716家,总数达1479家,北京地区挂牌公司定向增发524次、募集资金351亿元,居全国首位。
5.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
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增加北京总部企业70家,累计达400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