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认识到缺乏从宏观的和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有效措施,忽视了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播,导致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剧烈波动,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宏观审慎监管得以受到高度的关注。由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并非完全相互独立,政策制定者需要掌握在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下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才能有效地进行制度安排。本文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假设,构建包括家庭、企业、银行、广义政府四大部门的模型,根据已有的文献和实际数据估算校准参数,分析比较在不同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下,金融风险传递的运行机制。结果发现,宏观审慎监管存在明显的宏观经济效应;逆周期货币政策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契合度较高;不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有不同的交互效应。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having recognized that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lay on the fact that we fail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from the macroeconomic and counter-cyclical perspective and ignored the cross-market spread of financial risks,which led a volatility to the financial markets and physical economy,the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received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Since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are not completely independent from each other,policymakers need to master the transfer mechanism of financial risk under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and monetary policy,so as to carry ou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this paper sets up reasonable assumptions,estimates the calibration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the actual data,constructs the model including the households,the enterprises,the banks and the generalized government,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financial risk transfer under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lear macroeconomic effect on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The counter-cyclical monetary policy is 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the reverse cycle. There are different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宏观审慎作为专业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79年6月库克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前身)的一次会议中。这次会议提出:“我们所关注的微观经济问题中的微观审慎问题,一旦开始融入宏观经济问题时,就应该被称为宏观审慎问题。我们对宏观审慎问题保持合理关注,并把这些问题与我们关注范围内的宏观经济问题联系起来。”但是这一概念真正得到重视还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央银行仅凭货币政策就能显著提升经济的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发现信贷周期振幅较大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不仅较大而且持续较长,这说明信贷周期和经济的稳定之间有较强的经验性联系,人们开始质疑,货币政策是否足以控制信贷周期?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是可以控制信贷周期的。但是在真实世界中,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不仅持续时间不同而且也不同步,这让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丁伯根法则,两种周期和两个目标需要两种政策工具,这第二种政策工具就是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对信贷周期进行逆周期调控,抑制信贷膨胀,缓解经济波动,弥补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不足。虽然宏观审慎监管是对货币政策的补充,但是这两种政策工具不是完全独立的,比如,拨备覆盖率的波动会改变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利率,引起货币政策的调整。因此,产业界和学术界展开了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
国外学者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业已取得许多有益的结果。Unsal构建了带有实际摩擦的开放经济体的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引入宏观审慎监管可以明显改善福利,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能够有效地补充货币政策的不足。Angelini 等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和扩展型货币政策都具有稳定经济的作用,但是同时也指出这两种政策如果同时运用可能会产生叠加和干扰,叠加和干扰会使经济偏离政策目标。Suh探究在最优政策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优货币政策是以稳定通货膨胀率为目标,而宏观审慎政策是以稳定信贷为目标,在受到金融冲击时,宏观审慎监管明显具有稳定经济的效果。Rubio 等认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应该相互配合以解决叠加和干扰的问题,不同部门的利益与隶属关系有助于形成纳什均衡。
国内学者对此也开展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周小川深入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张健华和贾彦东结合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提出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解以及宏观审慎监管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马勇和陈雨露构建带有内生信贷市场的模型,模拟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货币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效果。王爱俭和王璟怡在理性预期的金融加速器模型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对货币政策能够起到辅助作用。
但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央银行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新形势下,如何评估监管的有效性、如何优化监管制度以及如何改进监管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金融风险传递机制的视角,在Fiore等模型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设定合理的假设,构建包括家庭、企业、银行、广义政府四大部门的模型,以此来比较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分别与不同的货币政策配合运用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稳定经济的效率,为考量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优化金融监管制度、深化金融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本文的模型有三个主要的特点:第一,模型考虑了企业破产清算的情景;第二,企业自有资金、贷款以及贷款利率,都是在金融冲击发生前就被预先决定的;第三,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同时包括在模型中。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节详细描述本文的模型,第二节介绍模型参数校准与模型求解,第三节比较分析在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这两种政策工具的约束下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第四节是结论。
一 模型
本文建立的模型,包括家庭、银行、企业和广义政府四大部门。
家庭是风险厌恶的,家庭向企业提供劳动以获得工资,家庭收入用于消费、存款和购买债券,消费对家庭有正效用,劳动对家庭有负效用。
企业是风险中性的,劳动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