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
一 2011年工商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11年,广州经贸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千方百计应对日本强震、内外需不足、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困难和问题,扎扎实实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增活力,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07亿元、4148亿元、5243亿元,分别增长12.9%、12.0%、17.1%,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广州还蝉联了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双转移”及淘汰落后产能考核优秀等次、获评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和中国餐饮十大影响力城市,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工商经济发展体现在“五个增强”。
(一)着力抓大服务、大拓市、大项目,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联动市有关部门深入12个区(县级市)、120家企业35个项目开展大调研大服务大帮扶,确保工商业稳健发展。荔湾(11.2%)、海珠(10.6%)、天河(10.5%)、白云(10.2%)、黄埔(5.1%)、越秀(4.8%)等区域均完成工业分解目标,增城(22.1%)、番禺(18.6%)、花都(16.5%)、南沙(15.3%)、萝岗(15.1%)、从化(14.8%)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城(20.1%)、萝岗(20.0%)、番禺(18.1%)、从化(18.1%)、天河(18.0%)和花都(18.0%)等区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汽车行业强化零部件对接配套供应和开拓市场,努力恢复到日本地震前生产水平。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240多万台的销量位居全省第一;组织百企千种名优广货参加广货西部行、广州网货交易会、“新广州·新商机”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西安、日本、港澳推介会及省“央企行”、“民企行”、“外企行”等活动,促成汽车、钢琴、建材等行业销售合作项目。认定142家市内资总部企业,奖励9000多万元扶持内资总部企业发展。石化、轻工、纺织等行业加强开拓国内市场,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推出67个大项目举办了“新广州·新商机”工商战略性主导产业项目政银担企合作推进会,召开50多场现场会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出让、规划等问题,推动中烟生产基地、南车轨道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及太古汇等一批高端商贸业项目建成或开业。
(二)着力抓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推动白云新城等6个大型高端商贸集聚区建设,新增商业网点面积61万平方米,引进了100多个国际一线品牌。升级改造了荔湾区沙面欧陆风情美食区、越秀区惠福美食花街等14个美食街(区)和一批城市美食新载体。新增国家级酒家7家。一批零售企业加快拓展网点,带动经营规模实现新突破。以发展提升现代展贸市场、产业物流基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抓手,打造了塑料、服装、果菜、木材、皮革等一批“广州价格”。流花服装和狮岭皮具原辅料市场集群获批省国际采购中心。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建成“广州光谷”展馆,成功引入50多家照明行业龙头企业。举办广州会展业(上海)推介会,培育出首个专业展会世界冠军—广州国际照明展。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面积约735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与澳门政府经济局签署会展业合作协议,编印2万份《广州会展一本通》发放给国内外专业客户。海珠区举办了12场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位居全国前列。推动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在广州市建立物联网基地及华南总部、电子商务华南物流中心。加强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汽车、造船、核电、重大装备四大基地产业链日益完善,汽车产量超150万辆,船舶建造产能超400万载重吨,轿车产量居全国第二,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和首批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之一。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占全省的20%。新一代通信设备和终端、物联网、数字家庭、软件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被列为省级示范基地,其中天河软件园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加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共建产业转移园组织11批次280多家企业开展招商和项目对接,推动梅州、湛江、阳江三大产业园入选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第二批“退二”企业完成“退二”任务过半。淘汰落后产能焦炭行业24万吨、造纸0.5万吨、印染8720万米,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行业能耗显著下降。大力实施“千家企业清洁生产”、“百企节能低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