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人口调控研究(2015)

    作者:张耀军 王若丞 岑俏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人口规模增长经历了五个阶段。除了第一阶段是由于区划合并引起大量人口增长外,外地人口流入是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北京人口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常住人口也迅速增加,大量的流入人口聚集在城市核心区和功能拓展区。迅速增长的人口对城市各项设施的服务与运行产生了巨大压力,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战。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城市功能定位的失当。2015年,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北京的定位明确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并提出将与这一城市定位不符合的城市功能进行疏解,以此带动北京人口调控。本文在分析北京市人口增长阶段及增长原因,并分析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基础上,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提出未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区域在京津和京保石沿线城市。最后提出了北京市人口调控不能急于求成,要综合施策,有序疏解;在京津冀及至环渤海的环京地区要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功能疏解要多元化,并要打破行政区,应以生态区或经济区进行资源分配,注重产业生态的均衡发展。最后强调,人口调控不仅要将人口数量调控到适度规模,绝不能仅仅重视人口规模的调控,而且还应包括改善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空间分布等方面。同时,人口调控还要与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并行推进,共同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 规模变动及原因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自21世纪以来,人口规模急速膨胀(见图10-1)。1949年,北京人口为420.1万人。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常住人口为489.9万人。2015年增加到2170.5万人,是1949年的5.2倍,增长了1750.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6.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52%。

    回顾起来,北京市人口增长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各个阶段都呈现不同的特点(见表10-1)。

    图10-1 北京市人口规模变动过程

    表10-1 北京市人口增长历程及其各阶段情况

    (一)快速增长阶段(1949~1964年)

    该阶段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从1949年的420.1万人增长到1964年的776.3万人,13年间共增加了356.2万人,每年平均增加23.75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4.18%。自北京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后,城市性质及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口总量也随之上升。为适应首都城市发展的需要,1958年把河北的房山、宛平、昌平、通县、顺义、大兴、怀柔、密云、平谷、延庆等10个县划入了北京市的行政区管辖,使北京市的行政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07平方公里扩大到16808平方公里,人口由此增多了282万人。此时北京人口与全国发展情况一样,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阶段,原因是还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处于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据资料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1955~1957年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到1963年达到最高,为35.3‰。在这一时期,户籍人口增加也是人口规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间共增加人口42万人,其中1959年达38.5万人。

    (二)稳定增长阶段(1964~1990年)

    该阶段人口从776.3万人增加到1086万人,增加了309.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3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35%。该阶段人口平稳增长的原因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得到控制,对抑制首都人口的快速自然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到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较最高的1963年下降了28.1个千分点。加上这一时期户籍人口的增长也处于稳定期,平均每年增长为1.4万人,北京市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三)增长回升阶段(1990~2000年)

    这一阶段,常住人口从1086万人增加到1364万人,人口增加了27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7.7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推广,北京市的生育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但由于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入,北京市的总人口规模上升较快,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水平。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入,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城市等加速发展及全国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北京与其他省份尤其是与周边地区(如河北)存在较大落差的结果。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到2000年北京市的流动人口已达到308.4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有256.8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8.8%。

    (四)加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

    该阶段人口从1364万人增加到1962万人,增长了598万人,年均增长59.83万人,年均增长率3.7%。增长快速的原因依然是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其间常住外来人口的数量增加了448.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9万人,年均增长率10.6%。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年增长高于常住人口的增长,年均增长率是常住人口的2.86倍。另外,户籍人口增长也较快,五年间增长了149.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的迁入是户籍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户籍迁入人口快速增长有高校录取及毕业生工作联系、家属随迁、工作调动、部队复原转业及随军家属迁入、小城镇投资迁入等原因。这里需要指出的有两点:一是新出台的《关于新生儿户口登记和随父子女户口迁移中办理计划生育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3年8月7日起,男方户口在京,女方户口在外地的夫妇,新生儿可以随父登记北京市常住户口。二是2005年11月,公安部在上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取消夫妻投靠的户口迁移条件限制,对已在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投靠居住的公民,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在该地登记常住户口,不受双方年龄、婚龄、居住期限等条件限制”的意见,该意见的实施,对于解决夫妻两地的分居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外,也加速了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增长,从而也为总人口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增长趋缓阶段(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