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
本文在对西王平村险村改造项目调查基础上,对项目审批、资金平衡、发展模式、农民转居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要创新规划审批机制,借用绿通机制,采取边建边报方式加快审批;整合部门资源以加大政府财政补贴投入力度,创新金融模式以增加社会融资比例;加大乡镇统筹力度,探索联村联营发展模式;创新社保缴纳的体制机制,开发集体土地产业项目,分期缴付等。并进一步提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城镇化道路出现了问题,要实现“五个转变”:在城镇化目标上由加快经济发展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转变;在城镇化重点上由发展大城市到小城镇的转变;在城镇化管理手段上要实现由城市管理手段管理乡村到建立城乡有别的治理体制的转变;在城镇化主体上实现由政府包揽到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转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将倒逼发展战略选择、行政审批、市场要素、市场主体等经济体制层面的质的调整。落实新发展理念,开辟出一条山区地区的城镇化转型道路,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对于全国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门头沟区京西古道上的王平镇西王平村位于山前暖带地带,适宜发展乡村旅游、高端休闲养老等产业。目前,正在推进险村改造项目,满足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更重要的,以此为龙头带动村域经济社会实现整体转型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突破了规划审批、用地管制、资金筹集等多重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险村改造项目于2016年6月正式启动33户宅基地的拆除腾退工作。由此,引发了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一 概况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历史文化亟待开发。西王平村距离王平镇政府所在地仅800米,属于典型的镇边村,区位优势明显。历史上是京西古道西山大路上的商业驿站,一直以煤炭采掘业与商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至今留下古旧房屋众多,马路下面尚埋藏有古道上的马蹄印,延续了几百年的文脉。一些地方尚有“文革”时期留下的印迹。但是,这些均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经济基础薄弱。西王平村村域面积2.34平方公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农地有1329.6亩,家庭经营103.3亩,集体经营1226.3亩;农村宅基地有163.9亩。煤矿关闭后,其长期依赖的支柱产业出现了断档。目前,产业项目主要有500亩的南山核桃园、上百亩的北山樱桃园和村庄的民俗旅游接待区。樱桃园已经承包出去,南山核桃园由集体统一经营,劳动力多为住在村子里的原京西煤矿退休职工。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0.2万元,人均收入1.5万元。
城市化不彻底。全村共有186户,339人,其中常住人口215人,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20世纪90年代,村民已经全部转居,但是,绝大部分仍住平房,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问卷调查显示,村里还有一定数量的无保障老人,迫切要求提高养老补贴水平。城乡养老保险每月400元左右,不足以支付基本医药费用。村民用水还是以三时段定时供水为主。在外打工的村民希望增加公交车班次,晚上能回家住。
总体上看,目前村庄发展拥有较好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区位条件,但是,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规模萎缩趋势明显,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有待升级,城市化进程缓慢。
(二)项目进展缓慢
2012年发生“7·21”洪涝灾害,京郊西部山区受灾严重,一些地区无法通过工程加固方式排险,需要实施险村搬迁。2013年,北京市重点在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受洪水威胁等地区启动新一轮山区农民搬迁工程。西王平村2015年3月提交了险村搬迁申请,村庄搬迁方案于11月获得市农委批复,纳入全市2015~2017年度险村搬迁工程计划。村庄规划调整方案已经通过区农委技术评审,正在相关部门报批过程中。同时,村集体委托专业公司编制了《西王平村险村改造工程规划建筑设计及编制导则》。目前,已经启动村西33户宅基地的拆除腾退工作。
(三)实施机制
1.土地平衡
西王平村险村改造不完全属于传统的农民宅基地原址翻建,是在村域范围内的异地重建,新村庄建设所占地区除占用部分宅基地外,还需要占用部分农用地。按照现有项目建设管理流程,涉及一定的土地用途管制问题,需要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申请规划以及国土等部门的审批。
主要思路:原则上按照“占一补一”[1]的要求,通过拆除部分村庄宅基地和原非住宅建设用地实现用地的总体平衡。新村建设占地范围共计25亩,其中,包括9亩林地、1亩园地(新建村委会用地)、5亩设施农用地(现状为酱菜厂)和10亩宅基地。所占宅基地部分直接拆除,剩余的15亩建设用地指标需求,主要通过村里10亩闲置建设用地拆除置换和拆除旧村5亩宅基地来解决(见表1)。
表1 土地平衡情况
2.资金平衡
门头沟区险村搬迁工作,主要是按照市财政按搬迁农民每人1.8万元、搬迁农户(2015~2017年)每户6万元的标准进行直接补贴。区财政按照每户3万元标准补贴。经统计,全村131户,242人已经填写了险村搬迁申请表,申请共128套,建筑总面积1.47万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积0.2万平方米。农民每人按照用自家宅基地与楼房面积进行1∶1置换,并补缴200元/平方米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