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
本调研项目以东城区平房区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为依托,积极探索多元共治的“大城管”体制机制,深化城市管理创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职责、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
一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的战略意义
(一)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要求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和模式现代化。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强调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理应在首都城市治理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首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大城市病”难题的职责使命
当前,北京正处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治理“大城市病”,加快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城市管理体系的关键时期。东城区特别是旧城平房区,既是古都历史风貌的精华展示区,也是“城市病”最集中的地区,人口密度大、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应适时加快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落实好市委“发展质量要提高、人口规模要适度、管理水平要精细、城市环境要最好”的要求,推动东城区“一条主线、四个重点”[1]战略任务的落实。
(三)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与核心区职能定位相匹配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城市管理服务中的许多“痼疾顽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原因之一,就在于城市传统管理思维和供给模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造成“运动式治理、即时性管理”,无法形成常态化、有效性的持续供给。东城区的城市管理服务任务重、要求高、问题多,亟须通过城市管理服务“供给侧改革”,补齐城市管理的短板,统筹解决城市管理服务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低、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四)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的现实需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北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在前列。但当前东城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辖区内仍然有约10万户、30万人居住在平房区,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平房区老人多、低保户多、残疾人多、无业人员多,民生改善的任务十分艰巨,既有硬件上的差距,更有城市管理等软环境、软实力上的差距。按照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东城区要更加注重把城市管理水平作为重要标尺之一,着力提升平房区的宜居水平。
二 东城区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一)平房区、老旧小区的突出问题是“总量大、分布广、管理难”
从总量情况来看,全区平房区房屋包括平房和非成套楼房两类,总计21.3万间、套,占全区房屋总量的48.1%(见表1)。按照北京市对“老旧小区”的界定[1990年以前建成的、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不全、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小区(含单栋住宅楼)以及1990年以后建成、存在上述问题的小区],全区共有老旧小区534个,其中楼房老旧小区总数为337个,占到总数的63%;胡同平房老旧小区数为197个,占总数比例为37%。
表1 东城平房区房屋数量统计情况
从平房分布来看,东城区平房广泛分布于全区17个街道中。其中,安定门街道的平房最多,有2.76万间,占全区平房总量的14%;其次是北新桥、交道口和景山街道,均多于2万间,占平房总量的比例都在10%以上;相比而言,东直门、龙潭、和平里、东花市以及崇外街道平房分布较少,占平房总量的比例均不足1%。
从老旧小区分布情况来看,全区17个街道中,老旧小区主要集中在5个街道的辖区内,即东华门、建国门、永外、东直门和东四街道,5个街道共有老旧小区362个,占老旧小区总量的68%(见表2)。
表2 东城区各街道老旧小区分布情况
表2 东城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