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
“十二五”期间餐饮市场的资本运作经历了从低潮到高潮的跌宕起伏,从外投到内筹的深刻转换,在上市、风投、O2O、众筹、兼并收购、联合体等概念的冲击下,在各路资本的裹挟下,餐饮企业的资本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资本运作能力得到了全方面锻炼[1]。进入“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一方面随着整个餐饮消费市场的逐渐回暖,餐饮资本市场的各种运作逐渐增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餐饮企业利用资本的方式和目标也不断变化。在餐饮整体资本运作频率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下,2016年中国餐饮资本运作不仅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引领着未来餐饮市场的格局和资本运作方向。本文结合2016年中国整体投资趋势和餐饮运行特点,全面分析了餐饮在证券资本市场、行业并购以及风险投资层面运作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一 2016年餐饮业发展及投资总体情况
(一)餐饮市场在整体回暖中呈现后程乏力态势
2016年全国餐饮收入35799亿元,同比增长10.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213亿元,同比增长6.0%。尽管餐饮收入依然保持着2015年以来的两位数增幅的回暖趋势,但相比2015年,餐饮收入增幅和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幅均双双回落(见图1),而且从2016年各季度来看(见图2),餐饮增速从第一季度的高点一路下滑,后程乏力态势非常明显。
图1 餐饮收入和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的增长情况
图2 2016年分季度餐饮增速情况
(二)餐饮固定投资在整体投资降温下大幅下滑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1%,相比2015年增幅(10%)回落了1.9个百分点,相比2014年(15.7%),增幅水平更是接近腰斩;分产业来看,三产投资同比增幅分别为21.1%、3.5%和10.9%;分行业来看,住宿和餐饮行业,受投资大环境影响,更是一改正增长态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8.6%的增幅水平,而且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降到了1%的水平(见图3)。
图3 2011~2016年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不含农户)
(三)餐饮资本运作频繁,投融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
尽管在外部实体经济投资乏力的情况下,餐饮固定投资大幅降速,但对于逐步轻资产运营的餐饮企业而言,在相关政策和因素利好的情况下,投融资环境日趋优化,投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行业内和行业间的资本运作都非常频繁。
对于传统餐饮企业和知名餐饮品牌而言,并购和IPO依然是投融资首选渠道。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资本运作来自行业并购,不仅出现了多宗金额超亿元的餐饮收购案,而且在收购对象上直接触及餐饮行业的市场份额领先者,具体将在后文中重点分析。尽管沪深乃至港股等市场依然是餐饮业难以突破的领域,但依然有3家餐饮企业在2016年向证监会递交了IPO招股说明书,有一直坚持的老字号企业——广州酒家集团和同庆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也有新加入排队名单的广州九毛九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而且也有海底捞集团通过颐海国际(股票代码:01579HK)曲线登陆港交所主板以及万达公子王思聪控股的高档餐厅饮食概念(股票代码:08056HK)登陆港交所创业板等成功个案。
此外,随着新兴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小餐饮企业和新创餐饮品牌的相关投融资动作日益增多。一方面,2015年11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后,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下,形成了一股移动互联网生活服务类项目的投资创业高潮,餐饮生活服务类项目更因为消费优势和市场广度成为首选创业和风投项目,“互联网+餐饮”项目备受风投青睐,甚至随着“互联网+”的深入,餐饮链周边辅助或服务产业也成为风投热捧的对象,从B2B的食材配送、餐饮供应链金融到餐饮垂直自媒体、餐饮软件等公司都获得了从几千万元到上亿元的融资。当然,面对消费者的B2C餐饮类项目仍然是主题,2016年有29项获得不同形式的融资,已公开融资总额超过3亿元。另一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日趋多元,新兴资本市场成为以中小规模为主体的餐饮行业新的融资渠道,尤其是随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在制度、监管、市场流动性上趋于优化,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选择通过挂牌“新三板”来实现融资,根据统计2016年挂牌“新三板”的餐饮相关企业(以餐饮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