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
龙岗1993年建区,地处深圳东部,距市中心35公里、香港30公里、广州150公里,位于深莞惠城市带的几何中心。龙岗区现有面积388.59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街道111个社区。全区实际管理人口425.48万,其中户籍人口53.06万,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严重倒挂。作为特大城市深圳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进战略的主战场,龙岗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将持续吸纳大量国内外不同层次人群,面临公共资源供给有限,社会群体日益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龙岗社工委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组成专门课题组,带着如何尽快消除基层治理的“盲区”、构建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的长效机制、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整合性、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模式等问题,赴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吸收国内先进城市的治理经验,结合龙岗实际,形成《对标上海,加强龙岗社会治理调研报告》。
一 上海主要经验做法
上海市自2014年开始,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是人”的指示精神,以“一号课题”为顶层设计,搭建了以“1+6”文件为基本框架、以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建设为主要使命的扁平化治理新体制。
(一)领导重视前所未有,班长担当勇往直前
深化社会治理改革的重心在基层,但关键在高层,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上海市1号课题组组长由原市委书记韩正亲自担任,课题组下设4个调研组,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领导全程参与,各领一块,牵头主抓。市、区两级均成立1号课题办公室,专职统筹,强势推进。课题调研历时近一年,韩正书记主持召开的专题会和座谈会达20多场次,基本是“要什么给什么”,在人、财、物、编制、待遇等方面不犹豫、不吝啬。
(二)率先破冰基层党建,组织建设不留缝隙
推动社会治理改革的主体在社会,但核心在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就是抓住了社会治理的牛鼻子。上海市闵行区街道一级党组织设置科学,设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负责村居党建工作)和行政组织党组(负责驻街行政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对基层党组织书记不仅在政治上高看一眼,而且在待遇上厚爱三分,参照事业岗位给予待遇,全区131名村党组书记中有81人取得公职身份(公务员12人、事业编制69人),391名居民区党组书记中有116人取得事业编制。在社区党建干部培养上也舍得给编给岗,为每个社区书记按1∶1配备了一名“后备书记”,确保薪火相传。
(三)理顺街道体制设置,构建扁平化中间层
做好社会治理改革的主责在市区,但主力在街道,构建扁平化的街道中间层,既有利于市、区政策一插到底,又有利于在街道层面构建快速反应体系。上海市在“1+6”文件中对街镇职责进行全面厘清,取消招商职责,明确街道层级6个内设机构,即党政办公室(人大代表联络办)、社区党建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信访办)、社区自治办公室,实现机构最简化的大部制运作,目的就是减少街道层面的科室协调损耗,确保政令畅通。
(四)破解条块联动瓶颈,构建网格化治理格局
加强社会治理改革的主题是精细化治理,但主要手段是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网格化的社区治理格局是破解条块推诿矛盾的重要方法。上海市对各条线涉及基层的100多项信息采集工作进行统一梳理,然后统一委托社区网格员实行标准化精准采集,并实行采办分离管理,在基层建立了“2+X”派驻式联动执法的“大城管”模式,有效破解了采办不分、条块不顺的矛盾。
(五)打破信息共享壁垒,提升快速反应效率
加强社会治理改革的目标是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但重要依托是治理资源和手段信息化。上海市闵行区率先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中心,整合公安110指挥中心、交警信息中心、城管网格化中心、区应急值班、市民服务热线、民生热线等服务资源,建立“大联动”信息系统平台,开通“962000”统一服务电话,实现前台一窗受理、后台统一分拨,已梳理并整合5个等级1000多项事件,并对每类事件都建立了标准化处置流程和责任主体,按照电子痕迹循数管理方式,对事件流转处置的每一步都实行电子监控督查,确保快速处置到位。
(六)资源下沉不打折扣,基层待遇看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