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
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作为内陆大省的湖南,至2009年仍有3919.31万人农村人口,农村消费市场的加速启动能扩大湖南内需,推动湖南尽早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 湖南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一)农村消费支出总额持续扩大,但增长速度缓慢
如图1所示,1995~2007年,湖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逐年增长,从1995年的688.7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313.47亿元;但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额占整体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从1995年的56.7%下降至2007年的33.16%,下降23.54%。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增幅在1995~2001年不断下降,虽在2001~2007年波动性上升,但远未恢复到1996年的增长水平,并且,自1997年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幅都低于同期的全省居民消费总支出增幅和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增幅。1995~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增长90.75%,年均增长5.1%,同期全省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增长了226.16%,年均增长6.46%;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增长了403.5%,年均增长11.33%。
图1 1995~2007年湖南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对比
(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增大
图2 1995~2007年湖南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比
随着收入的增加,湖南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差距在不断增大。如图1所示,自2000年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低于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到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2647.87亿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不到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一半。如图2所示,1995~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绝对差距也日益显著。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95年的1294元增加至2007年的3426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则从3884元增加至10532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绝对差距从2590元/人扩张到7106元/人。从图2还能清楚地看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相对差距虽有波动,但长期趋势为持续扩张,且通过5年滑动平均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三)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相对较高,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如图3所示,湖南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比历年的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都高。但通过5年滑动平均后,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湖南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且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非常不稳定。
图3 1995~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对比
(四)金融危机对湖南农村居民消费负面影响不显著
以1952年价格为基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自1979年湖南农村居民消费基本持续增长,只有1988年因为经济周期性原因湖南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出现波动;1997年和2007年发生的两次金融危机负面影响都不显著。
二 影响湖南农村消费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一)体制性原因导致的农村居民可持续性收入预期不高
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隔离开来发展,在二元经济格局下形成了城乡分割、各处独立发展、互不平等的经济制度,导致了决策的城市倾向、就业的农村歧视和产业政策的“重城轻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虽然扩大了市场取向的改革,使传统的二元结构仍在顽强作用。湖南作为我国的内陆大省,亦存在这些体制性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其一,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对等的公共服务,以及有效的农业保险体系,且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湖南农村居民对未来农业经营收入预期不高。其二,农户驾驭市场的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在经济形势复杂的当前,很难辨别收入的可持续性,亦很难判断未来收入会否增长;同时,农村居民具有极强的风险规避性,往往会将务工收入作为暂时性收入看待,并不期望会获得此类较高的持续性收入。其三,由于体制性原因,农村居民没有获得与其所拥有的土地、林地等资源相对等的物权收益,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他们大多不会将储蓄和资产转让收益进行投资和风险组合。例如,农民土地被征收后获得的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