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
2016年,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排名第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逐年缩小。除显示竞争力排名第一外,其他几项指标相比国外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仍具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竞争力较弱、产业支撑力不足等方面,从而造成产业和产品竞争力较弱。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高速增长,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一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业背景和本文的研究目的,结合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做如下界定。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未来能够以较低的生产(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获得最佳潜在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
(二)评价研究主体
根据本研究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的产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评价主体是在中国国内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
本章研究范围包括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和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对标分析。
(四)时间跨度的界定
根据本研究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将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本次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定量评价部分主要基于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定性评价部分主要基于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专家评分。
(五)评价参照对象的选择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采用国际比较法,主要对标分析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六)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上一年度相同,即借鉴已有关于传统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结合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七)评价指标的确定
本次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角度出发,按照六大方面构建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政策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产业支撑力、显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为方便对比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和各分项指数,与上一年度相比,该指标体系没有明显变化。
(八)评价指标的选择
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原则,本文构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21个三级指标(见图1、表1)。
图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表1 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释义
为方便对比历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次评价指标体系与2015年新能源汽车蓝皮书相同,在二级指标体系中,占比最大的为“基础竞争力”占22.2%,占比最小的为“显示竞争力”占6.2%。在三级指标体系中,占比最大的为“整车和动力系统产品安全及可靠性”占7.2%,占比最小的为“新能源汽车车型数量”占2.4%(见图2)。
图2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小幅提高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与上年相比小幅提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如图3所示。
图3 世界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比较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在上述5个国家中排名第四。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92.5,是美国的92.5%,日本的93.0%,德国的95.0%,韩国的101.8%。2016年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在2015年被日本超越后,2016年再次反超日本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排名第一的国家。
(二)政策环境竞争力略有改善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竞争力指数结果如图4所示。环境发展竞争力指数由4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而成,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准入政策、共性技术攻关政策、财税政策。
图4 世界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竞争力指数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竞争力指数排在第五位,综合指数为90,是美国的90.0%,日本的90.9%,德国的94.7%,与韩国相同;分别与上年相差0.2个、-0.8个、0.1个和1.5个百分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