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新时期新阶段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报告
    ——基于湖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报告160088

    作者:柳思维 李陈华 赵锋 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摘要:本文首次分析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农村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然后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商品市场的发展成效和主要问题,最后从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角度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商品市场建设的财政对策建议。

    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后的后危机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正进一步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为此,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繁荣农村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战略要求。正如2009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强调的,“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9年12月中央进一步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激活农村消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农村市场发展滞后原因的理论分析

    (一)农业基础地位被弱化,农村市场的作用被扭曲

    中国具有五千年农业生产的历史,重农思想早在西周之前就已形成,并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毛泽东早年就意识到农业的重要性,赞同孟子说的“言王政之要,莫先于田里树畜”[1],在领导新中国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思想。“以农业为基础”的应有之义是,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应首先重视农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我国选择了“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总方针,这对快速建立国民经济体系来说非常必要。但在实际工作中,为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农业的基础地位通常只被概括是具有为国家提供粮食食品、原材料、资金积累、劳动力、销售市场和出口创汇6大功能,将农业放在为城市服务、为工业服务、为非农业服务的从属地位,甚至把农村、农业只看做是为城市和工业发展保证原材料、劳动力和资金等正常需要的“蓄水池”和“泄洪区”,以及为经济过热提供回旋余地的工具。在这种农业地位被扭曲的背景下,农村市场仅仅只是城市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市场缺乏足够的重视,投入的财力、物力极为有限,由此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

    (二)生产力要素的自然配置被破坏,农村市场建设成无源之水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以及制度安排和技术创新等。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各生产力要素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水平,更取决于所投入的生产力要素能否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并在全社会内实现优化配置。新中国成立后,基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国家采取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分别存在于各自封闭循环的体系中,二者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城乡之间的鸿沟几乎无法逾越,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他国的极端二元经济结构。在这种结构下,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力要素,不是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自由流动,而是通过国家行政来配置,并在城乡之间实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分配制度。比如,国家每年上千亿元的财政开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享受到的极少,农村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集贸市场等公共事业不得不通过从农民头上摊派、集资、收费甚至罚款来解决。由于生产力要素流动性差,城乡市场差距大,导致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三)城乡市场的联系被割裂、商品市场贸易壁垒显著

    在城乡二元市场格局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了,城乡商品市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贸易壁垒。在我国,农户是最主要的农村市场主体,但由于其土地所有者身份不明确,因此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正因为农户缺乏市场主体人格的独立性,致使他们无法也无力直接面对市场。在国家统购统销的经济体制下,农民只有生产产品的义务,却没有选择市场的权利。由于市场主体身份缺乏,农民不得不依靠国家或其他中介组织进行贸易,无形中增加了贸易层次和交易成本,从而形成了城乡商品市场间的贸易壁垒。在城乡市场贸易过程中,国家垄断了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