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
湖北省地处中部腹地,承东启西,交汇南北,在加快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程中得天独厚。当前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发展是硬道理,在影响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开放是重要因素。只有大开放,才能大发展。“十一五”时期湖北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综合实力大幅提高。湖北开放型经济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湖北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的时期,湖北要推进战略支点建设,必须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着力提升开放度,抢占发展先机,打造中部开放高地,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
一 中部地区开放高地的内涵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历程,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江沿线沿边全方位开放,呈现出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东向西渐进式开放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具备区位、政策、开放度等诸多优势,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开放型经济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2007年6月,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开放先导”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促调整,以开放引领跨越发展。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何为支点?支点就是支撑点、着力点、增长点,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好于、优于、快于其他地区,在地位、作用、影响力和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重于、高于、强于、大于其他地方,而这些‘重、高、强、大’必须以湖北发展的实力、规模、质量体现出来。”
近两年,湖北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走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振兴崛起之路,已经初具战略支点实力。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要求全省营造良好开放环境,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力争5年内把湖北建成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示范区,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北提出要构建“中部地区开放高地”之说。可以说,构建“中部地区开放高地”是湖北构筑战略支点建设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支点建设的重要引擎。那么“中部地区开放高地”这一概念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或者说应该确立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呢?
(一)从功能上看,对中部地区对外开放起到引领、辐射和集散等作用
一般而言,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方式总是体现了从“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的过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中部开放高地应该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比一般地区更强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集散作用,能带动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成为中部崛起和全面开放的尖兵和主力军,成为中部地区走向世界的主通道、桥头堡,成为世界了解中部地区的重要窗口,成为联系中部地区和外部世界的最强纽带。
(二)从指标上看,开放型经济比例应该比中部其他省份高
开放型经济是一种商品、服务和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按照市场原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模式,其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多方面指标来衡量,比如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数量、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等,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经济体制和政策开放的状态,比如贸易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等。对于开放高地而言,这些数据指标应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这一区域开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更为明显。
(三)从核心能力上看,能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开放型经济与传统意义上的外向型经济不同,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很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开放型经济强调提高资本自由流动,表现为对“两个市场”的开放以及“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湖北地处内陆,中部开放高地不仅要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开展面向国际的经济合作,还要注重国内市场的拓展和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四)从运行机制上看,开放型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是稳定、良性、可持续的
中部地区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集中,开放型经济粗放发展特征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