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
胡锦涛视察湖北时强调“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战略支点对一个区域而言是指湖北省,对一个城市(一个点)而言,是指武汉市。武汉要进一步加强对战略支点的功能框架的研究,明确发挥战略支点作用的目标定位、努力方向。
一 “战略支点”的内涵及特征
建设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党中央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全国空间高效组织和城市化布局形态的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命题。战略支点目前理论界尚未有权威界定。我们认为,建设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的“战略支点”,是指在区域具有核心顶托作用和轴心杠杆作用,能够带动并影响区域发展战略全局的“极核”和功能平台。从支点的功能和层次及发挥作用和覆盖范围划分,可分为核心战略支点与一般战略支点。武汉的区位、武汉的城市布局形态与架构及武汉的产业基础与功能使其具备了担当战略支点的基础和条件。武汉要打造的战略支点即其目标必然是核心战略支点。
战略支点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点。即城市首位度高,综合经济实力强,具有功能性、枢纽型、网络状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点。即具有能影响和带动区域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最大限度释放产业发展潜力的城市聚集和服务功能。三是区域增长极的核心动力点。即生产要素最集中、最活跃,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思想创新能力最强。四是重要城市节点。即是全国乃至全球新的城市网络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功能节点,是国家重要的对内对外开放门户,具有联结国际国内市场、高效配置区域要素资源的作用。
战略支点能量的释放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可以把这种合力解析为“四力”,即控制力、影响力、创新力和服务力(包括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城市,合力的作用体现为城市主导功能的强弱,即对区域乃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影响程度的大小,表现为城市的经济控制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区域创新功能(也有将其内含于资源配置功能之中)和区域协调功能(体现现代城市管理职能的城市协调功能内含其中)。这四大功能都内含于区域乃至全国、全球的网络联通性之中,即功能的大小和作用的范围是通过流量经济条件下全球的联通性来体现的。因此,一个城市能否成为促进区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不仅仅是城市规模和形态,也不仅仅是城市资源量和资本存量的堆积,而是具有大规模可供配置的经济流量,具有将存量转化为流量进而撬动区域其他城市共同发展的能力。以此来看,支撑点、经济控制力是基础,必须夯实,做大存量;创新力、资源配置功能是核心,有了它才能在发展流量经济中重新做大存量。因此,战略支点的深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广度。
二 构建战略支点功能框架必须考虑的因素
战略支点功能框架,是指武汉在作为中部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过程中,城市转型与发展所必须依存的职能架构体系,体现为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导功能和延伸功能。因此,功能框架的构建应当放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我国“十二五”科学发展的时空坐标中考量。
第一,要把中心性和世界性结合。武汉已被国家明确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产业功能在中部最强,中心性最高。而中心性寓于世界性之中,在目前多级多层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全球性或世界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一般中心城市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不同能级的功能节点。作为中部中心城市,仅仅发挥区域龙头作用是不够的,在高度和能级上要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标杆,立足中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要有一批国家产业基地和市场平台,有一批国家级企业和产业参与全球竞争,在全国乃至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和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有话语权。
第二,要把两个“泛三角合作”和两个“高速路网”结合。“两泛两高”对中部经济联系主导方向的影响较深。在国家批复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中,都十分强调深化“泛长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将中部地区的几个重要中心城市考虑了进去。2009年南京与合肥、南昌共同签署了《三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