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一)山西
山西“十二五”时期要继续保持在资源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教育竞争力等竞争优势,加紧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规模,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山西的经济发展竞争力;同时,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竞争力,提升资源环境竞争力,推动山西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R&D投入强度,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以科技创新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要凭借“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发展战略,引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进程。
(二)安徽
在“十二五”时期,安徽既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又要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确保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十一五”末,安徽民生保障竞争力较低,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失业保险覆盖率和养老保险覆盖率过低,大力提升民生保障竞争力是安徽的当务之急。此外,安徽要不断培育和提升生态竞争力,规模竞争力、教育竞争力,使其成为安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江西
江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速度为中部之最,生态环境是其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但科教文化竞争力是江西经济社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软肋。科教文化是提升经济竞争优势的驱动力,在中部六省科教文化竞争力省际差距明显扩大的背景下,江西提升科教文化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未来经济社会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的位次。当前,江西的速度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在六省之中居首位,但江西的经济总量较小,因此,“十二五”时期,江西要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和发展速度优势,尽快做大做强其经济总量。要充分利用发展速度和生态方面的优势,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战略实施,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人力资本,尽快加大科技和文化投入,实现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做大做强江西经济总量,使之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此外,江西尽管在社会保障方面已有较大改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总之,江西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快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快促进江西的进位赶超。
(四)河南
河南经济规模在六省中最大,在居民社会保障方面成效显著,在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住房覆盖率和养老保险覆盖率等指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走在了中部六省的最前面,在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住房覆盖率和养老保险覆盖率等指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但其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得分却较低。与此同时,在提升人均收入、人均GDP等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压力。“十二五”时期,河南要以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引领,走一条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道路,使河南从经济大省走向经济强省。
(五)湖北
湖北在中部六省中始终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在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中部其他省份与之相比,在短期内湖北在中部的龙头地位不会受到威胁。但需要注意的是,湖北的生态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与其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中部第一的地位不相符合,需要加大培育和提升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湖北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是湖北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在文化产业和生态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和竞争力培育。此外,从空间战略来看,湖北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领头羊作用,既要和湘赣共同构建区域性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更要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人口、产业、文化等集聚功能,加速长江中游地区经济要素的集聚,打造中部崛起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
(六)湖南
湖南经济发展增速势头强劲,其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位居中部第二,但湖南在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主要优势和特征在于四个分项竞争力的实力均衡、协调发展。此外,和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湖南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部其他省份在短期内难以超越。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末,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和山西十分接近,山西大有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湖南经济社会竞争力发展面临较大区域竞争压力。目前,湖南经济社会竞争力最大短板在于教育竞争力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