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
一 2011年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1年,永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十一五”以来的良好势头,取得了“十二五”发展的开门红。
(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到96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3.27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5.16亿元,增长17.9%;进出口总额1.92亿美元,增长63.3%;财政总收入完成70.5亿元,增长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3元,增长13.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02元,增长18.6%。
(二)产业建设有新突破
工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61.74亿元,增长2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产值过亿元企业发展到150家,过百亿元产业发展到3个。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园区新扩园区面积40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现代农业特色初步显现。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烟叶收购61.1万担,增加20万担,增收2.9亿元。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居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总数达到3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9家、总数达到28家。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较快。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分别增长30.6%和31.4%。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16.5%。新增1家农村商业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44.99亿元,贷款余额401.58亿元,分别增长16.4%和11.88%。新增后备上市企业4家。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三)对外开放全面提速
产业承接势头强劲。全年引进产业承接项目300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130个,亿元以上的42个。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内联引资203.5亿元,分别增长18%和31.3%。对接东盟走在全省前列。在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与东盟国家签约外经外贸项目7个,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招商引资项目18个,总投资21.6亿美元,马来西亚永州绿色产业园和国际多元贸易区等项目启动实施。与央企、省企合作取得新突破。先后与北控集团、中交集团、广汽集团、中国五矿、神华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企业将投入巨资支持永州市生态新城、水务开发、广汽长丰20万辆汽车、江华百亿元稀土产业、零陵百亿元锰产业和永州火电厂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交通建设强力推进。道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湘桂铁路复线基本完成路基工程,永蓝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干线公路改造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面部署“五城同创”,加速推进生态新城建设,以永州大道扩改工程竣工通车为标志,中心城区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实施县城建设“八个一”工程和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县城和中心镇面貌不断改观。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7.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正式奠基,完成2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3000口高标准山塘清淤扩容工程,兴建137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力建设有新成效。启动实施新一轮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电网投资6.8亿元,新建、扩改1座500千伏变电站和4座220千伏变电站;湘祁等重点电站建设加速建设,五里牌电站并网发电。
(五)民生保障得到加强
全市民生支出达到12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增长18%。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万人,动态就业援助达到100%,被列为全省首批“创业型城市”。新增企业养老保险1.98万人、失业保险1.78万人、工伤保险6.15万人,新农保试点全面推开,10个试点县(市、区)同时被国务院纳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城镇医保参保124.5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8%,蓝山“10+100”新农合模式成为全省、全国“医改”亮点。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1所,100余万贫困群众得到救济救助。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70户,6650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建设,工作经验被全省推广。为民办实事4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