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
一 互联网塑造新型人类社会文化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互联网自诞生之际就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化模式的塑造和社会变迁的进程,随着我国上网普及率的提高,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和判断。例如,近期的一些网络事件就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这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个人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意识,并改变了这些事件的走向和结果。从基础层面上说,互联网首先改变了社会结构形态。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给社会结构的变迁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不仅迅速地改变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结构,使其经历着一场解构与重构的革命,还凸显出一种全新的组织类型及个人与组织关系模式,使它们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社会结构的新特征。在个体交往层面,互联网催生了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微博、博客、即时通信工具,都大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交往的形态也呈现了新的特点和方式。网络活动本身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以其特有的形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新环境,人们利用互联网,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以个体为中心的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营造了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体验。这一切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对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既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也使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化危机。
互联网不仅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使那些在传统技术下无法获得满足的潜在交流需求得以释放,成为人们热衷的沟通方式,也由于其扁平化的结构和实时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可将网民这一巨大的群体集结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激发讨论,促使平等、民主和自由的观念形成。网络言论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并可进一步塑造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从而推进了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网络群体运动就是一些网民通过互联网把不同地域的人们组织起来,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集体行动。这样的行动并非完全理性和可控,其性质较为复杂,通常是积极与消极影响共存,在看待和分析这些网络集体行动时需要谨慎的态度和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一个广阔的平台,不同的个体、群体和组织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其合法合理的目标。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对资源的配置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在很多层面上增加了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和手段,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形式也多样化。分析这些利用网络来控制、分配以及得到资源的主体,是考察网络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切入点。对于上述不同的方面,互联网的运作方式都与传统社会的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传统社会与互联网社会的不同点,可以厘清互联网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并最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有助于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规范互联网行为,并制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法律规章以维护网络世界的良性互动,规范互联网的文化和秩序,最终创造一个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二 互联网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对社会结构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广义上看,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家庭结构、政治结构、法律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其中的每一个结构都可以看做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子结构,或者说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狭义的社会结构主要专指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一般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关系的模式”[2]。还有对社会结构的不同界定,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集团的组成方式,即社会中各个集团间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要素或各部分相互之间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或互动模式”[4],等等。总之,狭义的社会结构注重人们在社会群体、社会集团的地位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分层结构。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政治上表现为国家集权的等级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内,每级政治组织都为上一级所管理和控制,从而形成自上到下的官僚政治。这样的政治体系能够保证中央的权威,因为它控制着大部分的资源,地方则在有限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尽管在具体政策的贯彻上可能会有变形,官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