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的现状及特点

    作者:马丹静 MaDanjing 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摘要:以色列是世界上高等教育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虽然国土狭小、人口稀少,但其高等教育水平和人均科研产量却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与许多国家不同,以色列大学的建立先于民族国家的成立,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大学与军方的合作和与企业的完美对接使以色列高等教育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经典案例。本文从历史角度展示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以色列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即国际化程度高、层次化格局明显、重视研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强调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Abstract:

    Israel has a well develop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lthough small in size and population,Israel’s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per-capita outp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ank high in the world.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of many countries,the establishment of Israeli universities preced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Jewish nation state. Ever since their establishments,Israel’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sought to serve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conomic enterprises make Israeli higher education a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Departing from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srael’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report revea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sraeli higher education and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its major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a high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a clear setup of stratification,a focus on R&D,the successful transfer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and an emphasis on their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犹太民族是一个崇尚知识、重视教育的民族。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被视为唯一可以随身携带且受益终身的资产。每到一地,犹太人优先考虑的是建立学校。进入20世纪,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集中体现在建立起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上。以色列高校多成立于20世纪中期,这些高等教育机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不仅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还有不少高校逐渐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本文拟对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的历史、现状和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 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及其基本概况

    以色列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要先于以色列国的成立。早在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上,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大学就成为与会者讨论的话题。[1]犹太复国主义领袖哈伊姆·魏兹曼认为,一个没有大学的犹太国家就像没有赌场的摩纳哥。他将大学与圣殿相比:和圣殿一样,大学将成为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和圣殿不同,大学应该培育世俗民族主义。[2]1912年,以色列理工学院由德国犹太人的以斯拉基金会(Ezrah)出资筹建,1924年该校正式落成,开始对外招生。1918年,希伯来大学在耶路撒冷斯科普斯山上举行奠基典礼,1925年,希伯来大学正式成立。除了这两所大学外,在魏兹曼的推动下,1934年犹太人在雷霍沃特成立丹尼尔·希夫研究所(Daniel Sieff Research Institute)。为了向魏兹曼博士致敬,1949年该研究所改名为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与希伯来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不同,魏兹曼科学研究院只培养理科研究生,它没有文科项目,也不开设本科生课程。在办学模式上,希伯来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受德国模式,特别是洪堡模式的影响。该模式的特点是将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提倡自由学习、自由教育。在其影响下,犹太大学逐渐形成以科研为重的学术作风。1950年之前,希伯来大学只有研究生教育,没有本科生教育。教与学的自由导致大学注重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非研究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在英美籍教师的坚持下,1950年以后,希伯来大学开始引进通识教育,开展本科生教育。1959年,以色列大学普遍接受本科学位制。[3]为了加强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监管,1958年,以色列成立高等教育委员会,负责新项目和新机构的审批,并给予某些机构授予学位的权利。1972年,高等教育委员会又成立规划与预算委员会,负责为公立高校拨款。

    20世纪50~70年代,以色列境内又成立了4所大学,分别是位于拉马特甘的巴伊兰大学、位于特拉维夫的特拉维夫大学、位于海法的海法大学和位于贝尔谢巴的本·古里安大学。巴伊兰大学的创立者是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梅厄·巴伊兰,该大学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受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影响,巴伊兰大学在教授学术知识之外,还对全体学生进行犹太传统教育。1955年,巴伊兰大学未经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直到1969年,高等教育委员会才给予其学术认可。特拉维夫大学(1956年成立)、海法大学(1963年成立)和本·古里安大学(1969年成立)的成立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努力。海法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一开始都是由市政府监管,经费也由市政府提供,直到后来才摆脱市政府监管,实现独立。值得注意的是,除巴伊兰大学外,新大学成立初期都获得了老大学的学术和人员支持。20世纪70年代初期,希伯来大学与海法大学签订协议,在1970~1972年给予海法大学为期三年的学术支持。成立初期,本·古里安大学也在师资方面获得了以色列理工学院、希伯来大学和魏兹曼科学研究院的支持。[4]因而,在办学模式上,新大学深受老大学的影响,继承了它们的研究传统和精英培养模式,很快发展成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除了上述四所传统型大学外,1974年,以色列还在中部城市赖阿南纳成立了一所开放大学,该大学以英国开放大学为模板,开展远程教育,实行免试入学制。此外,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以色列境内成立了20多所教师培训学院、地区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学院在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第二层级,它们的成立是为了满足职业人士、边区居民和农村人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除了极个别教师培训学院外,大部分学院没有授予学术学位的权利。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以色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