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
会展业以其高利润、高增长而闻名,被誉为“朝阳产业”,成为现代城市经济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据杭州市统计局在举办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期间对服务业进行的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每届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对拉动杭州GDP增长的贡献率在0.5%左右,这充分体现了会展业与其他行业的高关联度,以及对整个城市具有极强的经济和社会带动力,堪称“城市经济的晴雨表”和“市场走势的风向标”。
杭州都市圈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重要,产业基础坚实,体制机制灵活,综合实力雄厚。在2009年12月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研究单位发布的《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成果中,杭州都市圈居首位,其中会展业领先浙江省,在浙江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杭州都市圈会展业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西博会、休博会为龙头,会展与城市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独具一格的“城市会展”发展模式,城市会展功能得到明显增强,大型会展运作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建立了设施配套、分工合理、服务优良的会议会展体系,在国内会展城市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会展中心城市杭州先后被授予“中国十大最佳会展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榜首)、“中国十佳会议旅游目的地”(第一名)等多项荣誉。
一 杭州都市圈会展经济的现状
(一)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会展业的统筹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会展中心城市作用,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杭州都市圈的战略要求,2009年8月,杭州市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出台《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分会场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西博委〔2009〕37号)(以下简称《办法》),开设特色分会场成为杭州都市圈城市间共建共享会展品牌的政策举措。同时,《办法》的出台为做好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分会场工作、组织实施分会场项目活动提供了依据。
2009年12月29日,根据杭州都市圈市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由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市会展、节庆主管部门协商一致,自愿组成跨区域会展、节庆合作发展协调机构——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会展、节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杭州都市圈会展与节庆专委会)。杭州都市圈会展与节庆专委会审议通过了《工作章程》《组建方案》《组织机构人员名单》等文件,标志着杭州都市圈会展业进入空间整合、联动发展的新阶段。在杭州都市圈会展与节庆专委会的框架下,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个城市会展业开展紧密合作,加大跨区域会展、节庆产业、项目和设施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加强相关课题调研,同时扩大区域合作会展、节庆品牌的推广,整合都市圈会展、节庆资源,打造知名会展、节庆产品,共享会展、节庆品牌资源,努力为杭州都市圈会展业实现“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联合发布《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杭发改规划〔2011〕515号),提出重点打造增强杭州会展业辐射影响力,强化主城会展核心圈,打造市域会展产业圈,特别是要拓展都市圈会展辐射圈,全面拓展西博会效应,积极在安吉、德清、南浔、海宁、诸暨、上虞等地设立分会场。这是杭州都市圈会展业发展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二)培育会展品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抓手
“十一五”以来,通过举办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浙江(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海宁皮革博览会等品牌会展项目,杭州都市圈城市成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会展业在产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相关产业带动等方面综合效益突出,有力地促进了杭州都市圈旅游业向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转型和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调结构、促内需、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上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加强杭州都市圈各城市间的沟通合作,赋予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准入条件和竞争机会,共建一体化市场体系,为会展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以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为例,2000~2006年,7届西博会年均增长率为9.92%,而2007~2010年举办的4届西博会年均增长率高达19.10%(见图1),西博会在2010年设立南浔、海宁、武义、龙泉4个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