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支撑,是催生新兴产业、培育新型经济形态的摇篮,它已成为决定国家、区域兴衰的第一要素和决胜未来的战略聚焦点。习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科技是经济的肌肉。”甘肃要发展,就必须推进科技创新,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来提振甘肃经济发展。
一 科技进步与创新机制的内涵及关系
(一)内涵
科技进步是指科技活动自身的规模扩与水平的提高或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支撑力的增强。科技创新是指创造性地应用新知识、新技术,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根据钱学森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的分类,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1]。科技创新机制是指科技创新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运行变化的规律及其功能。
(二)关系
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科技进步是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为科技创新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科技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科技创新是推进科技进步的动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保障。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提高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没有科学的创新,也就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 甘肃省科技进步与创新机制的现状分析
以《全国综合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05~201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及《甘肃科技发展报告》(2007~2012)里的指标数据为依据,通过甘肃与全国及西部省区的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探寻甘肃科技进步与创新机制的发展规律、存在差距的原因。
(一)甘肃科技进步水平分析
1.甘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及增长速度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是国家科技部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大量具体的科技数据统计,从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进行监测评价得出的。它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总体发展水平,是对该地区科技水平和经济社会运行质量最客观的评价。2005~2012年,甘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2005年的30.88%(居全国第23位),到2010年的46.48%(居全国第17位),达到历史最高值,增幅达6.31%,进入全国中等水平行列,这说明甘肃的科技进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该水平2011年下降,降幅为0.14%,但在全国的位次未变(居全国第17位),这说明甘肃的科技进步水平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到了2012年该指数再次下降,为41.74%(从全国第17位降到第21位),这说明甘肃的科技进步水平已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相邻地区。综观8年的发展趋势,甘肃的科技进步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年均增幅为1.89%,总体呈上升态势(见图1)。
图1 2005~2012年甘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及增长速度
2.近8年来甘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中的5个一级指标与全国及西部的位次比较
综观近8年甘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中的5个一级指标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可以看出,5个一级指标中的科技进步环境指标排名虽有提升,但始终在20~29、6~10之间波动,在全国和西部处于中下水平;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在17~23、4~6之间波动,在全国处于中后水平,在西部处于中上水平;科技活动产出指标在7~18、2~6之间波动,在全国和西部都具有相对优势,处在中上水平,特别是2010年,达到全国第7名和西部第2名,处于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指标始终处在全国和西部的倒数几位,处于落后水平(见表1)。
表1 近8年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中的5个一级指标在全国及西部的位次比较
续表
3. 2010年主要科技进步指标与全国比较
表2 2010年甘肃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主要指标与全国比较
续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甘肃省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全国第3)、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全国第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全国第5)这三项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企业R&D人员占全社会R&D人员比重(全国第17)、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全国第17)、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全国第10)3个指标达到全国中游水平。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