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甘肃省新农民工社会融入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王屹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摘要:甘肃省新农民工务工目的更加多样,社会融入期待显著;从经济融入角度来看,甘肃省新农民工经济与消费观念有所转变,社会融入的经济基础条件基本具备;从社会交往融入角度看,甘肃省新农民工半业缘化的交往行为可能导致其交往融入相对困难;从甘肃省新农民工文化融入角度来看,文化融入相对不足,表现出浅层文化融入特征;甘肃省新农民工社会心理融入呈正面与负面叠加状态,社会心理融入动力需进一步增强。

    一 甘肃省新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背景概述

    (一)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2013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2011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西部地区农民工6814万人,比2011年增加268万人,增长4.1%,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0%。全国范围内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者占4.9%,21~30岁者占31.9%,31~40岁者占22.5%。出生于1980年以后、带有改革开放时代特征的新一代农民工正在逐步成为外出务工群体的主力军,新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新一代农民工正在多角度、多层次、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甘肃省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新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现实力量。同时,甘肃省新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对客观认识和科学发挥劳动生产力、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定义与研究方法

    1.“新农民工”与“社会融入”的概念定义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新农民工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外出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务工人员,其特征为在其幼年或从学校毕业之后随父母亲友或独自进入城市打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待较高,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较为丰富,没有或基本没有农村生产生活经历,对农村生活有疏离感,对城市生活具有认同感的农村户籍外出务工群体。

    从哲学与社会学角度来看,“融入”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包括进入与接纳两个部分。“融入”在强调了主体自身能动性的同时,强调了其被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因为体制性障碍与其他种种限制的存在,农民工以及“新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的“融入性”问题,是主观主动性与客观被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将“融入”界定为甘肃省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年满16周岁的农村户籍外出务工人员对流入地的同化与适应(主动性层面)以及流入地在接纳该群体过程中的变化与适应状况(客观层面)。

    2.研究方法

    本调研采取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分行业点对点、面对面的随机访谈方式。访谈目标单位包括建筑行业、餐饮服务业、个体经营户、加工制造业、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等的甘肃籍外出务工人员与当地市民。鉴于融入问题中交互性概念的重要性,访谈目标群体包括城市户籍者与农村户籍者,在明确访谈主体的基础上不做年龄限制,随机纳入“新农民工”群体,目的在于避免出现片面判断,避免客观事实与分析结果之间的偏颇。

    本文以哲学、社会学理论等为支撑,采取以分析对象为核心、多重视角围绕、观点交互碰撞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访谈素材的多维分析,实现对分析对象务工目的、经济消费观念、社会交往需求、文化娱乐需求与社会心理融入五个层面社会融入状况的立体展示,最终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寻找规律并得出相关结论。

    二 甘肃省“新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调查与分析

    (一)务工期待多样化、社会资源丰富化,带来务工“新目的”

    针对务工目的的访谈情况显示,新农民工外出务工目的较为多样。“这些年来农村发展得可是不得了呀,新出来打工的‘80后’们极少再为吃穿发愁,比如我当时就是看到那些去城里打工回来的姐妹们穿的用的都那么漂亮,听到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才决定放弃读书出来打工的……现在就是希望将来能和父母孩子一大家子人在城里生活……”,从事家政服务的某“80后”女性外来务工人员若有所思地说。一位老一代农民工受访者表示,“现在出来打工的尕娃子们可不比我们那个时候了,老一辈的就是想多挣些钱让娃儿们将来少吃些苦,只要能挣钱再吃苦也愿意,现在出来打工的尕娃子们可不是光为挣钱啊……”。有位市民受访者说,“可能不只是为了挣钱,你看现在有些能挣钱但要下苦的活儿新农民工就很少愿意干……”。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新农民工外出务工目的的多样化体现了农民工群体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这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与丰富性在人与人交往活动中的直接体现。针对新农民工外出目的的访谈结果显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