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
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武汉市更是早在2002年的第十次党代会上就确立了“开放先导”战略。当前,对于武汉来说,要切实推进大开放,促进自身的率先崛起。
一 充分认识武汉大开发的紧迫性和现实基础
武汉率先崛起是武汉肩负的历史使命。武汉率先崛起是站在湖北发展、更是站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统筹区域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利用武汉龙头带动湖北发展,力争武汉和湖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三个层次的战略意图。它体现了国家意图与湖北实际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武汉发展、湖北发展和中部崛起的高度统一。从当前武汉发展面临的宏观态势来看,武汉要实现率先崛起,必须实行“开放先导”战略。
1.武汉实行大开放的现实紧迫性
开放不够是武汉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武汉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开放不够。在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决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武汉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但发展不够的重要原因也在于开放不够。开放程度不够和开放水平较低导致武汉发展相对缓慢、体制机制长期无法解除束缚、产业发展在低层次运行、环境改善相对滞后。
对国外开放不够。一是进出口总体规模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06年,武汉的进出口总额达80.12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7.77亿美元,年增幅高达48.7%,但是,外贸出口只相当于上海市的3.33%,外贸进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仅为上海市的3.72%和28.16%。2006年武汉市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居第12位,与上年位次持平;增幅排第4位,与上年相比后移3位。其中,出口总额居第13位,与上年相比前移一位;增幅排第2位,位次前移五位。进口总额居第12位,位次不变;增幅排第13位,位次后移12位。二是武汉金融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截至目前,武汉只有2家外资银行分行,3家外资银行代表处,而代表处只能开展市场调查等活动,不能进行经营性活动。三是总部经济比较薄弱。截至2006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69家在汉投资,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00余家。但是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总部的数量少,且层次低,多为区域性总部,少有国家级的总部。例如,到2005年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的数量就已经分别达到133家、136家和177家。四是人员交流规模偏小。近年武汉与国际的交流增多,但出入境人数总量仍偏小,国际航班客流量小、上座率低;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数量很少;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低,2005年国际旅游收入仅1.72亿美元;常住外籍居民数量仅几千人。
对国内开放不够。首先,对东部开放不够。目前还不能较好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一是与东部相比,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二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与产业配套的服务业不够发达,市场中介机构如银行、会计、金融、律师事务所等发育也不完善。此外,思想观念的差距也对承接产业转移造成一定阻力。其次,对北部开放不够。北部资金流入较少,与北部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较少,地区间的产品贸易量少,技术合作有待拓展。再次,对西部的开放也不够。与西部的经济交流比较少,虽然已经与一些城市签订合作协议,探索了合作的途径,拓展了合作的领域,但合作才刚起步。最后,对南部的开放层次相对偏低。虽然与南部经济交流合作较多,但是经济交流的层次低,商品贸易较多,投资、金融、技术合作等较高端的交流和合作相对较少。
对省内开放不够。首先是对武汉城市圈内的其他城市开放不够。城市圈中武汉的首位度高,与其他八个城市的各方面的差距都较大,缺乏次一级中心城市的支撑。目前城市圈的问题是武汉带动、辐射周边城市的作用较小,城市圈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处于城乡一体化进程阶段,尚未完全启动城城一体化进程。城市圈发展的困难还表现在,城市圈各城市主导产业具有较大的雷同性,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不太明确,城市间相互的协调和合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发挥作用,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障碍有待消除,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等。其次是武汉对省内其他城市开放不够。目前,武汉到省内其他城市的交通状况已经大为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