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吸引农民进城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

    作者:杨沛英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吸引农村居民进城居住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联系紧密的两个问题。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吸引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居住的意见》文件下发以后,这两大问题已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本节从五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一 全国和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变化新趋向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增长约1.9%,其中外出务工14533万人,在本地乡镇从业8445万人。

    陕西和全国一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呈稳定增长态势。2005~2009年,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净增近200万人。2005年陕西全省劳务输出465.7万人,劳务输出创经济收入210.86亿元,人均年劳务收入约4500元。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流向,省内转移就业人数为206.2万人(包括就地就近转移就业40.9万人),占全省转移就业人数的40.7%;省外转移就业人数为300.3万人,占全省转移就业人数的59.3%,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共转移就业人数175.6万人,占省外转移就业人数的58.5%,境外转移就业人数为1393人。

    2009年陕西省农民工总数达到642.9万人,其中跨省务工442万人,占全省农民工总数的68.8%,省内务工200多万人,占31.2%。按年龄结构看,70年代及其以前的“一代”农民工约有260万人,“80后”、“90后”的“二代”农民工大约有390万人。据测算,全省642.9万农民工中的一半基本具备在城镇安居、就业、创业,能够带动322万个家庭(按一家3口人计算)约1000万农民进城镇。

    农民工进城不仅数量增长很快,而且结构变化很大,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和老一代农民工完全不一样。据这两年的最新统计,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有了显著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即“80后”、“90后”占农民工总数60%。这些农民工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进城以后再也不想回农村了,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城里生活压力过大以后就退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向往城市生活,进城后不再想回去了,况且返乡也不会种地。

    新生代农民工想长期留在城市,而以往政策又不允许,这是当前农民工向城市流转中的最大矛盾。历史上形成的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了目前这样一个局面,就是留在农村的农民当不好农民,因为耕地太少,用不完全部劳动时间,收入有限;而转出去的农民工又当不成市民,城市只要他们打工,不解决他们的定居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工伤保险及养老问题,所以很难变成市民。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遇到的深层次的制度层面上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不会持续发展,只能形成目前所谓的“候鸟”式的劳务经济。

    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工问题这么突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一次讲话中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农民数量庞大,这是国情;二是中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一个体制,三个制度”,即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制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因此,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特色,史无前例。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农民的转移之路主要是农民工向城市转移。因此,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就业,农民的增收,农业、农村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所以中央非常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二是要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包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要把新生代农民工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三是要加强培训,“阳光工程”尽可能覆盖新生代农民工。

    二 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现实缘由及历史必然性

    首先,农民工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伴随的历史,表现为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我国经济发展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必然向城镇加速转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求是》杂志2010年第11期撰文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推进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

    其次,国民教育的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带动大量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