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
“十二五”是陕西人均生产总值从3000多美元向6000多美元跨越的时期,是由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迈进的转折时期,是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将成为“十二五”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 陕西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1.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依托
经济实力决定着城乡统筹的能力。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经济发展将产生许多变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2009年陕西经济总量达8186.65亿元,人均GDP更是跃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意味着陕西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经济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从GDP增长趋势看,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GDP总量从2001年突破2000亿元后,用了3年时间就突破3000亿元,2年时间突破4000亿元,突破5000亿元和6000亿元大关都仅用了1年时间。陕西GDP已经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速度年均保持在12.4%。近三年陕西GDP增长率分别达到14.6%、15.6%、13.6%(见图1)。
图1 2000年以来陕西与全国GDP增长速度与陕西人均GDP
全省财政收入增长不断加快,“十一五”以来,陕西财政收入每年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2009年达到了26%(见图2)。
图2 2000年以来陕西省财政收入状况
以上说明,陕西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高位运行的态势,预计这种态势还将持续5~10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较好的经济积累,为“十二五”时期陕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
2.工业化加速推进将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新动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从近10年陕西工业化发展过程看,“十五”初期陕西工业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产值比重由35.1%上升到41.96%;“十一五”期间,工业比重由41.96%增长到42.85%,2009年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见图3)。陕西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图3 2000~2009年陕西与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比较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之前,主导经济发展的是工业。突破3000美元后,由于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将迅速崛起,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将逐渐超过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一五”以来,陕西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加快提升,非农就业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陕西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90.33%,GDP增长达到13.6%。图4为陕西三次产业拉动率。
图4 2005~2009年陕西三次产业拉动率
目前,陕西正在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由工业高速增长向服务业快速增长转变,并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后期的产业特征,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的“二三一”型产业结构。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部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十二五”时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技术、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将分别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第一、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将会超过50%,服务业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提供发展动力。
图5 2005~2009年陕西省三大产业就业结构
3.城镇化加速推进将为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大平台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国家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大规模投资,促进了以高速公路、农村路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促使陕西城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十一五”期间,陕西与全国城镇化率差距逐年缩小,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43.5%,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到3.1个百分点(见图3)。近10年是陕西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2009年陕西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趋于吻合(见图6)。从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看,陕西人均GDP与城市化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见图7),表明陕西经济发展水平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