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转型期“蚁族”社会不公平感研究

    作者:廉思 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七个城市的“蚁族”群体生存现状,对“蚁族”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对社会公平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蚁族”群体是名副其实的平民或贫民后代,他们无法从家庭中得到更多的经济资助和社会资源,但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自己未来成功又普遍抱有很强的信心,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蚁族”群体社会不公平感较高。在心理层面表现为通过心理防御措施来获得内心的平衡,在行为层面表现为改变自己的付出或所得,强调个人的努力和勤奋,并倾向于借助公开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Abstract:I led the research team that did field survey about the "ant tribe" survival situation in Beijing,Shanghai,Guangzhou,Wuhan,Xi'an,Chongqing,Nanjing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10.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ant tribe" and the attitude of social justice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 tribe" is the descendant of civilians and the poor,they can not get more social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from their family,but highly educated,they have strong confidence of their future success. Such strong contrast makes the "ant tribe" has higher social injustice. In psychology,"ant tribe" take psychological defenses to get inner balance. In behavior,"ant tribe" change their level of performance to pay or income,emphasis on individual effort and hard work,and tend to express their interest demands throughout opening way,such as internet.

    社会不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是人们对于社会现实中社会不平等状态和自己在社会不平等状态中位置的评价和主观判断。[1]各社会阶层的个体,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对于社会现实的价值判断也会有所不同。

    “蚁族”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别称,该群体虽然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阶层,但由于其年龄相仿、收入较低且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因而有一定的同质性。本人带领课题组于2010年3月至11月,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七个城市的“蚁族”群体生存现状,对“蚁族”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对社会公平的态度进行了研究。此次调查,在“蚁族”聚居地发放问卷5161份,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发放问卷的比例分别为24.4%、23.1%、13.8%、11.1%、10.1%、9.2%及8.3%,共回收有效问卷4807份,回收率为93.1%,采取直接入户的方式进行。

    一 “蚁族”整体发展态势

    课题组调查显示,“蚁族”群体呈现出“三降三升,三多三少”的发展态势。

    “三降”的第一个“降”是指“蚁族”中失业比例在下降,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失业“蚁族”的比例从2009年[2]的18.6%下降到2010年的10.1%,从事全职工作的比例也从2009年的73.3%上升到2010年的81.1%,反映出“蚁族”的整体就业率有所提高;第二个“降”是指“蚁族”中从事“铁饭碗”工作的比例在下降,个体经营、私/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仍然是“蚁族”就业的主渠道,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蚁族”比例仅为9.2%和3.2%,在党政机关工作的“蚁族”比例也从2009年的0.2%下降到2010年的0;第三个“降”是指“蚁族”换工作的频率在下降,毕业后平均换工作的频率由2009年的2次下降到2010年的1.7次,显示出“蚁族”对工作稳定性的需求在逐渐增加。但毕业后换过两次工作的比例仍然最大,占到28.7%,换过三次及以上的占到24.2%,换过一次工作的占24.2%,没有换过工作的占22.9%。

    “三升”的第一个“升”是指“蚁族”学历层次在上升,“蚁族”中研究生毕业的比例由2009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7.2%,高学历已不能保证高收入和高待遇;第二个“升”是指“蚁族”中“211”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在上升,由2009年的10%上升至2010年的28.9%,近三成好学生也难找到好工作;第三个“升”是指“蚁族”年龄有向上延伸的趋势,30岁以上的“蚁族”比例由2009年的3.1%上升到2010年的5.5%,说明“蚁族”摆脱困境需要更长时间、“化蚁为蝶”愈发艰难。

    “三多三少”是指:(1)出身下层多、上层少。七成以上的“蚁族”家庭年收入(指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在5万元以下,近九成“蚁族”认为自己家庭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比较和主观评估均表明,“蚁族”是名副其实的平民和贫民后代,他们难以从家庭中获得更多的经济资助和社会资源,与同龄人竞争时处于弱势。(2)收入支出多、结余少。“蚁族”月均支出1867.7元,其中房租支出411.4元,三餐支出615.9元。比较其每月收入1903.9元,“蚁族”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对比2009年的数据发现,不断上涨的房租以及通货膨胀使得大部分“蚁族”生活支出负担加重,结余很少或者没有,近五成收不抵支。(3)网络交往多、现实联系少。“蚁族”网络使用率达到66.9%,远高于全国水平31.8%,这是与“新生代农民工”等其他青年弱势群体的显著区别。其中,有82.5%的“蚁族”经常浏览网络新闻,66.8%习惯性使用搜索引擎,61.1%使用包括微博在内的即时通信,44.5%拥有博客空间。“蚁族”在网络所发文章或帖子被大量回帖和大量转载的比例分别占43.7%和27.7%,表明“蚁族”对社会事件的观点得到了其他网民的广泛认同。有21.8%的“蚁族”曾有担任版主的经历,14.3%的“蚁族”制作的视频曾被大量下载或浏览(“蚁族”群体中很多人从事与IT相关的行业)。与网络的高使用率相反,大部分“蚁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关系圈狭窄,虽然聚居生活,但不愿与身边的住户进行交流,呈现出某些自闭的心理特征。

    二 “蚁族”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个人或群体在阶级社会中的位置,它是教育、职业、收入、财富以及居住地区等指标的综合反映。“蚁族”是如何看待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呢?

    如图1所示,有0.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中上层”,19.7%的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