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
北京在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趋势,同时注入了东方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三大理念全面落实并得以广泛传播。奥运会后北京对实施三大理念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理念。“人文北京”的内涵十分丰富。继承人文奥运遗产,重视体育文化与市民健康,无疑是推动人文北京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人文奥运遗产
奥运遗产是指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奥运的重要体育场馆、相关体育产业、生态环境、组织运行、理念、标识、仪式等都属奥运遗产范畴。第29届奥运会为北京留下的人文奥运遗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奥运教育遗产
在筹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中国在4亿多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奥林匹克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培养了一批了解奥林匹克知识、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并具有国际视野和文明风尚的青少年;创建了一批以奥林匹克为特色的示范学校和开展同心结交流活动的学校;建立了长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机制;形成了一批奥林匹克教育研究机构和专家队伍;在奥林匹克教育过程中留下了一批师生的优秀作品。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主旨的奥林匹克教育有机地融入体育、德育和课堂教学之中,全面提升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体育健身遗产
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留下了一大批条件一流的体育设施。北京奥运会共建有37个比赛场馆,其中31个建在北京。北京还有56个训练场馆、6处相关设施。这些场馆设施在建设时已考虑到赛后利用。北京奥运会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体育经营和管理人才,为中国由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奥运筹办过程中,坚持“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题,大力宣传强身健体的思想。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走在全国前列。从1997年起,已举办了六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六届北京市农民运动会,还举办了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等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2005年北京开展了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的试点工作,2007年已有50多个社区被命名为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
(三)志愿精神遗产
北京奥运会期间,约有170万名各类奥运志愿者,提供了累计超过2亿小时的服务。北京共有79所高校的50305名赛会志愿者参与服务,涉及贵宾陪同、语言服务、体育展示和颁奖礼仪等8个专业项目,富有爱国心的年轻志愿者被一些外国记者亲切称为“‘鸟巢’一代”。在遍布全市的550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上,城市志愿者担起了信息咨询、应急服务等职责。在社区、乡镇、公交沿线和窗口行业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社会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2009年3月,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转化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成果,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文明礼仪遗产
为提高广大观众的文明意识,北京市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启动了2005~2008年首都青少年学生“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将文明礼仪知识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商业、餐饮、宾馆饭店、旅游、银行等窗口行业开展了以奥林匹克知识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奥运培训工作。在市民中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候车拥挤等不良现象大幅减少,城市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也扩大了北京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形象标识遗产
北京奥运会形象标识包括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色彩系统、主题口号、二级标志、体育图标、火炬以及奖牌等。形象标识充分体现奥林匹克永恒的价值观——希望与梦想、和平与友谊、参与和公平竞争、奉献与欢乐,同时在传承中创新,融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为一体,突出中国特色与北京特色。形象标识作为人文奥运最鲜活的视觉形象,主要展现在奥运比赛场馆区,同时辐射相关区域,成为营造北京2008年奥运会形象与景观的基础,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及北京的文化传统、城市形象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