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分析报告

    作者:曹雪丹 姚慧琴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主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也就成为衡量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特征是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呈扩大趋势;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位居其次;总收入中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与2005年相比,西部各省区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名次序变化不明显;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东中部相比,差距继续拉大;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要改善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状况,首先是要提高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同时改善西部农村居民支出问题。

    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提出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建设生态文明,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这也是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指导。“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西部地区尤为严重。在此背景下,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西北大学团委于2007年暑假进行了“您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问卷调查,以便了解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现状,为增加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更好的发展西部农村经济提供思路。

    本报告将对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一 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及特征分析

    (一)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主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也就成为衡量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332.1元,增长了10.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了7.4%。同期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88.4元,比上年增加了199元,增长8.3%,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98.6元(见表1)。在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以西部作为基数1,2006年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88:1.28:1(2005年这一比值仅为1.85:1.25:1),地区差距依然较大。

    表1 2001~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的比较

    同时根据对西部11省区市[1]2662份有效调研问卷的分析,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3%;在1001~5000元的占19.3%;在5001~10000元的占31.7%;在10001~15000元的占16.6%;在15001~20000元的占15.3%;在20001元以上的占12.3%。可以发现西部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相当低。

    (二)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特征分析

    1.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呈扩大趋势

    2006年全国开始废除农业税,农村经济由此得到持续稳定发展。2001~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732.1元增长至2588.4元,增加了856.4元,增长了49.4%。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366.4元增长至3587元,增加了1220.6元,增长了51.6%。可见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差距不断扩大(见图1)。

    图1 2001~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趋势

    2.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位居其次

    在调研问卷中,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2]包括九个方面(见表2),其中前三位的依次为粮食作物收入、经济作物收入和打工收入,比重分别为67.7%、11.9%和8.9%。

    同时《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7》数据显示,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88.4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为1588.8元、工资性收入为795.9元、转移性收入为146.8元、财产性收入为56.9元。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61.4%、30.7%(见表3)。可以看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在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

    表2 2006年西部地区农户收入来源构成

    表3 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源构成

    2005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为2378.9元、674.5元、1537.8元、49.3元、117.3元。与上年相比各项的增加值分别为209.5元、121.4元、51元、7.6元、29.5元,分别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58%、24.3%、3.6%、14.1%。可见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3.总收入中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

    2006年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108.1元,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301.2元,占总收入的79.2%,上升了2.2个百分点。说明西部地区农村市场化水平有所提高。与2005年相比,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额较工资性收入多,但是在收入构成中2006年家庭经营收入下降了2.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上升了1.6个百分点。人均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增加了33.8元、5元(见表4)。

    4.与2005年相比,西部各省区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名次序变化不明显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借助乳业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使农村居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