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
宏观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综合状况的重要指标,对西部宏观经济竞争力的评价就是对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层面的运行状况进行考察,力求在总体上把握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走向,为此我们在测评西部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时将其纳入到了首要位置。在对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我们采用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以反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并对其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潜力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通过与2005年宏观经济竞争力的测评情况进行一个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西部地区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西部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这对于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与2007年研究所选取的指标相同,根据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有关原则,2008年我们仍将从经济总量水平、收入与消费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水平等四个方面来考察西部地区的宏观经济竞争力水平。我们在分析中将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做出评价,具体的指标[1]选取如表1、表2所示。
表1 西部地区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分析指标体系
表2 西部地区宏观经济竞争力动态分析指标体系
二 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
我们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部各省区市的宏观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累计贡献大于85%的主成分个数基本包括了原变量的主要信息,因此我们的主成分选取个数以累计贡献率达到85%为标准。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由于统计年鉴的滞后性,在静态指标中我们选取了2006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先是对经济总量水平、收入与消费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及市场化水平四个二级指标运用主成分的分析方法计算出得分、名次;然后再根据四个二级指标的得分再计算出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四个二级指标及综合得分与排名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06年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指标得分及排名
根据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指标的得分及排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综合排名
与2005年相比,西部各省区市的总体排名没有发生十分明显的变化。在2006年中,内蒙古、重庆、四川、广西、陕西五省区市的宏观经济竞争力依然在西部位于前列,说明它们这一年的宏观经济水平总体上比较稳定,仍保持着较高水平。宁夏、云南、新疆、甘肃四省区宏观经济情况处于中游水平;而青海、贵州在综合排名上较为靠后,暂处于下游水平,其宏观经济实力有待于加强。同时我们从2006年的排名中可以看出西部各省区市的宏观经济情况仍有些值得关注的变化:首先,2005年西部区域出现的内部宏观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的现象不是十分明显,已有所弱化;其次,内蒙古经济经过“十五”期间的持续快速发展,其宏观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在2006年该地区已经超越了四川、重庆,首次位于西部首位。
2.分项排名
(1)在经济总量水平上,与2005年相比,西部各省区市的总体排名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四川省在经济总量上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据统计,2006年四川全省国民生产总值8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524.5亿元,同比增长30.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21.65亿元,同比增长了14.77%。财政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了26.6%。这些都反映出四川在经济总量上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排在2~4名的是内蒙古、陕西、广西。陕西与上年相比,其经济总量水平有所提升,进入前三甲,其主要原因与2005年相比,陕西省2006年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为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而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增速比去年提升了3.6个百分点,这些有力地带动了经济总量的上升;而甘肃、宁夏、青海在经济总量上仍处在下游水平。
(2)在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排名中,西部各省区市的排名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内蒙古、重庆、新疆位于前三名;宁夏、陕西等位于中游;四川、广西、云南、甘肃等排名比较靠后。因为该指标主要是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