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
一 指标体系说明
企业竞争力研究,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区域竞争力研究中起着的决定性和代表性的作用。在本文的分析中,采用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该方法把反映样本某项特征的多个指标变量转化成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本文利用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静态分析,同时用该方法对2003~2006年这段时间内,各省区市在所选指标上的增速,进行了动态分析,分别得出了各省区市的静态和动态得分和排名。
利用该方法,在静态分析、评价中,企业竞争力之下设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2006年二级指标包括四个,分别是企业的规模实力、企业的运营能力与质量、企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和企业的社会贡献能力。鉴于数据的可取性和解释力度强弱,在二级指标之下,选取了26个三级指标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具体如表1所示。在动态指标选取上各二级和三级指标与静态分析是基本一致,但由于个别数据的偏差,本文选取了25个三级指标进行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各项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7年),以及各省区市的统计年鉴。在分析以及对得分和排序进行解释和评价的过程中,还参考了大量已有的文献与资料。
在分析过程中先对各个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在该指标下的得分与排名,再以各省区市在各二级指标中的得分为变量,进行一次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各省区市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总得分和排序。
表1 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静态)评价指标体系
表2 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2
二 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一)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静态分析结果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对静态指标进行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表3中“企业规模实力”指标,取西部地区11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对2006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对照标准化数据表求相关系数矩阵、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见各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均比较强,证明他们存在信息上的重叠,因此在企业静态规模实力分析中选取一个主成分,由此得到以下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排名来看,在西部地区,四川、陕西的企业规模实力处于前两名,说明这两个省的企业规模竞争力在整个西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重庆市排在第三位,这说明重庆的企业规模竞争力在西部地区也较有优势。云南、内蒙古、广西、新疆分别排在第4、第5、第6、第7位,这几个省区的企业规模实力在整个西部地区水平一般,对本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青海、宁夏在排名中排在最后,说明他们的企业规模实力较差。
表3 2006年西部各省区市企业规模实力得分与排序
在企业运营能力与质量评价中,分析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2006年西部各省区市企业运营能力得分与排序
在企业运营方面,四川、陕西的企业运营能力在西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排在前两位,云南、内蒙古在西部地区的企业运营能力比较有优势,排在第3、第4位,而甘肃和宁夏其企业运营能力在西部地区实力较差,排在最后两位(见表4)。
表5为企业装备分析结果,四川省依然排名第一,这也说明了其在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云南、陕西分别排在第2、第3位,体现了其技术装备水平在西部也具有优势,重庆、甘肃、广西、内蒙这几个省区市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在西部水平一般。而宁夏、青海的水平较差,不具备任何优势。
表5 2006年西部各省区市企业技术装备得分与排序
表6是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社会贡献得分及排序情况。综合以上对西部各省区市企业规模实力、运营能力、技术装备、社会贡献等四个方面得分与排序,得出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静态总的得分与排序(见表7),我们可以将2006年静态分析结果分为两大类,四川、陕西、云南、重庆、内蒙古处在第一大类,即它们的综合评价得分为正,而剩余各省划入第二大类。在第一大类中,四川、陕西、云南分列前三位,这也说明这些省在西部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有较大优势,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对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竞争力总的分析评价中,重庆、内蒙古、广西、新疆处在中间集团,而青海、贵州、宁夏排名最后。
表6 2006年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社会贡献得分与排序
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