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
西部大开发是推进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缩小与中东部地区差距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九年来,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进西部地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西部各省区市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推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各省区招商引资政策的特点和差异性角度出发,对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省区招商引资政策进行比较,并对这些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价,从而对政府下一步的政策走向给出建议。
一 西部各省区市招商引资政策的比较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九年来,西部各省区市在中央政府政策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地方实际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措施。在区域特色明显的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在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决定了西部各省市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另一方面,由于西部12个省区市在资源、能源、地理状况、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又拥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一)西部各省区市招商引资政策的共同点
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地域特色,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多样且脆弱等,各省区市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存在着很强的相似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政策优惠力度大
宏观经济学认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增量的大小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倾斜性的财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是通过投资的扩张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扩大政府支出、发行国债等方式实现。其目的是在经济出现紧缩时刺激消费和投资进而对经济产生推动作用,这可以从最基本的经济学方程式中得到说明:
Y(总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支出)
政府采取扩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使公式中的G提高,进而使总收入Y提高;同样的道理,政府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使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投资,即公式中的I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国民收入。在西部大开发中这一政策同样有这样的作用,甚至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部地区相对于中东部地区开放时间较晚,各项事业的发展均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必须积极引导资本进行各项投资,为基础设施、科教文卫事业提供发展动力。但是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本地投资资本十分有限且相对分散,各项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和财政拨款给予支持,规模和力度都十分有限。多渠道的引进外来资本进入成为当前以及很长一段时间内西部大开发所要关注的焦点,这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目标。
基于这一考虑,西部各省区市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将招商引资工作视为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加大力度为外来投资资本提供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来投资者参与本地区建设。
从表1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西部地区优惠的税收政策,目的就在于降低投资者的成本,吸引外来资本进入本地区各项事业的建设中。与中东部地区比较,投资于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产业和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基础产业的外来企业,其所得税税负比中东部地区要轻50%以上。
2.大力支持和鼓励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建设
基础设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公路建设为例,它是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发展公路交通,可以加快各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促进资源的开发和转化。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可以加强东部地区先进因素的渗透,加快资金、技术的引进,实现劳动力、资金、技术的大流动,在流动中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世界其他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成功范例也都说明了基础设施,尤其是以公路为代表的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公路交通设施类似,公共通讯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在发展本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表1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表1 西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