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
关键词: | 空间演化水平梯度地理信息技术(GIS) |
一 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区域分类
本书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2010年提出的省域发展战略“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思路,参考牛叔文、李树基[1]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区域的划分,将甘肃省经济区划分为五大区域。分别是中心区域——以兰州、白银市的兰白经济圈为中心,“两翼”之一的河西区域——由河西走廊的5个市组成,“两翼”之二的陇东区域——由平凉、庆阳、天水3市组成,依赖组团发展的陇中区域(临夏州和定西市)和两南区域(陇南市和甘南州)。五大区域包涵范围与地理布局如表1和图1所示。
图1 甘肃省市(州)县域经济区分布
表1 甘肃省县域经济区划分
二 甘肃省县域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格局
根据2006~2012年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蓝皮书的4次排序,归纳出甘肃省县域空间分布特征(见表2),各经济区域中县域的空间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表2 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甘肃省县域经济区处于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类型的县区数
续表
图2 甘肃省县域经济区域分布
从县域分布来看(见表1),4次评价中,处于经济综合竞争力上游区域的县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河西区域、陇东区域和中心区域,这些县域或农业发展条件较好,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或城镇化、产业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处于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中游区域的县域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陇东区域和河西区域,这些县域大部分或以城市,或以产业带为集群,受大中城市辐射带动,随着县域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和特色农业发展等带动,经济综合竞争力水平提高较快,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处于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下游区域的县域集中分布在两南区域和陇中区域,这些县域大多数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产业集中度不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水平低下,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一)中心区域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化格局
中心区域除兰州市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和红古5区以及白银市的白银和平川2区外,研究对象包括6个县域(见表2),分别是兰州市所辖的榆中县、皋兰县和永登县,白银市所辖的靖远县、景泰县和会宁县。从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中心区域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化格局来看,中心区域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整体水平较为稳定,呈向上趋势发展,所辖6个县域上、中和下游分布个数分别为4个、2个和0个。与2010年排序情况比较,上游区域县域个数翻了一番,从2个增加到4个,中心带动作用逐步凸显(见图3和图4)。
图3 2006年(左)、2008年(右)中心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布
图4 2010年(左)、2012年(右)中心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布
但是,作为“兰白经济区”的中心地带,县域的带动引领作用仍然不足。“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省县域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中心带动”不仅仅要依靠兰州5个城区以及白银市的白银和平川2区,这6个县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依托兰州和白银2市中心城市产业集群优势以及兰州新城区建设,率先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甘肃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是中心区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二)河西区域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化格局
河西区域研究对象包括除嘉峪关市以外的4个市的18个县(市、区)(见表2)。
从2006~2012年河西区域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化格局看,河西区域整体上在全省处于前位,一直保持在上游和中游区域。2012年县域上、中和下游区域分布个数分别为11个、7个和0个,占比61∶39∶0。从2006~2012年的4次排序结果看,河西区域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正在受到挑战,上游区域的县域从2006年的14个逐步下降到2012年的11个,尽管下降速度不是很明显(6年内年均递减3.94%),但绝对优势正在面临挑战。
从河西区域内部演变趋势可以看出,河西区域县域经济发展“两头高中间低、由东向西渐强”的空间分布格局更为明显(见图5和图6)。“两头高”即形成了以酒泉市的肃州区、玉门市和敦煌市,武威市的凉州区以及张掖市的甘州区为引领的,具有绝对优势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覆盖了河西走廊东、西两部分;“中间稍低”即除上述地区外,临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