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一 浦东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回顾及现状
(一)1990~2000年的浦东新区高技术产业: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开发开放以前,作为上海市蔬菜配给的主要基地,浦东新区只在沿黄浦江区域有着简单的工业布局,区域高技术产业基础几乎一片空白。开发开放以后,为了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浦东新区推行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先行”的发展战略,很快实现了高技术产业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从产值规模来看,这期间,浦东新区高技术产业在相当薄弱的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0年,全区经认定的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共206家,高技术产业[1]产值达681.65亿元,分别是1995年的3.9倍和6.6倍。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1.93%。其中,电子与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61.53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203.10亿元,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产值50.92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2.46亿元,环保等其他高技术产业产值43.64亿元,分别占新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53.04%、29.80%、7.47%、3.29%和6.40%。
从产业基地来看,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浦东新区初步形成了“一江三桥”高技术产业带,2000年,工业总产值达676.33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62%。具体而言,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了以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电子通信为主的高技术产业群体,2000年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98.63亿元。外高桥保税区形成了以半导体封装测试、通信产品及计算机等出口加工、仓储分拨为主的现代信息产业基地,2000年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6.10亿元。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张江高科技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自此,张江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成为国家主要的高新技术园区,极大地推动了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0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5.49亿元。
(二)2001~2005年的浦东新区高技术产业:高速度集聚发展
2000年4月,浦东新区政府正式成立,取代了原有的管委会管理体制,同年成立了科学技术局,2001年,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机构的建立与建设从组织领导上为浦东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与此同时,“聚焦张江”的战略部署带动了浦东新区不断加快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发展创新步伐,浦东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进入高速度集聚发展阶段,形成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十五”期间,在产业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推动下,高技术产业继续成为浦东新区新一轮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7%。2005年,新区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678亿元,超过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的1/3,同比增长11.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接近42.8%。具体产业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浦东新区2001~2005年高技术产值及分类增长情况
资源加快集聚。“十五”期间,随着“聚焦张江”战略部署的实施,政策聚焦、人才聚焦、技术聚焦、企业聚焦等各种聚焦效应在浦东开始全面凸显,促进了高技术资源集聚。浦东新区建设了上海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九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引入了中芯国际等一批骨干型企业,培育了一大批高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05年,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98家;建设了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引入了通用电气中国研究开发中心等一批跨国公司研发总部,以及中兴通讯、联想等一大批国内著名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总部;加强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人才高地建设。
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浦东新区在第一轮开发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在国内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两大优势集群。根据统计,2001年浦东新区电子与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为509.24亿元、30.03亿元,2005年,分别增至1063.98亿元、85.07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1.8%、36.7%。引进了一些世界著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如中芯、宏力、英特尔、IBM、AMKOR、金士顿、贝岭、泰隆、华虹NEC等。其中,中芯国际、华虹NEC、宏力分别列当时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