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一 浦东新区服务业发展的历程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产业结构与城市的功能与产业结构变化角度来看,浦东新区服务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浦东高起点开发带来的服务业补偿性增长阶段(1991~1995年)
浦东新区地处上海市东部,西临黄浦江,东濒长江主航道入海口,又接东海,南部与南汇区、闵行区接壤。由于浦东与上海市中心城区有一江割开,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不是上海市投资的重点地区,只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工业向外扩散的城市边缘区域,工业主要集聚在沿黄浦江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农村工业较为发达。1990年浦东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1.3%、69.8%、28.9%,是一个以工业为主,服务业相当滞后的地区。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大规模铺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第三产业发展也进入了较快的轨道,服务业表现为补偿性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12.13亿元增加到了1995年的126.51亿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20.1%上升到1995年的30.5%,提高了10.4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浦东开发引起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人口大量导入,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了服务业比重较低的现状,这一时期,浦东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房地产、批发贸易及零售贸易、金融保险业的支撑。1995年这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29%、47.87%、48.93%。
(二)服务业率先开放条件下的快速增长阶段(1996~2000年)
1995年6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九五”期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通知》,批准浦东新区进行服务业对外开放试点,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资服务业进入浦东的政策,逐步对外资开放金融、保险、外贸、物流等领域,通过政策设置了各种不同的进入条件和规制。
浦东新区的服务业因此取得了迅速发展,到2000年,新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由1995年的28.59亿元增加到159.88亿元,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43.38%,占第三产业比重达37.3%。批零贸易餐饮增加值由l995年的34.71亿元增加到116.06亿元,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26.88%,占第三产业比重27%。房地产业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1999年出现下降,2000年出现反弹,增加值达到55.36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2.9%。
这一时期,浦东第三产业虽然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幅,但增幅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浦东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平稳增长期。
(三)服务业平稳增长阶段(2001~2005年)
这期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浦东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产业的开放步伐减慢,第三产业发展平稳,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5.7%;同时,浦东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以金桥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开发区率先进入收获时期,第二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首次出现第三产业增速低于第二产业增速的现象,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定在48%左右。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新区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开始高级化的过程,浦东软件园区的建立、APEC会议的召开、世博会申办成功、功能区域建立、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确定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为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服务、研发设计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使新区原有以金融、批零餐饮和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格局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多种行业全面发展的格局转变;另一方面,随着陆家嘴区商务楼宇的不断完善,更多企业入驻浦东,带动了更多人才入驻浦东,使金融、批零餐饮和房地产业等原有第三产业支柱行业得到了更为强劲的发展。
(四)全面改革开放的快速增长(2006年至今)
2005年浦东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浦东进入了全面的体制创新时期,围绕“四个中心”[1]的核心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带来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浦东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区域。2009年国务院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实施,浦东金融、航运、贸易等产品创新速度加快,大宗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提速,“三港三区”[2]对外开放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迎来了繁荣期。到2010年,浦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2639.47亿元,远远超过“八五”、“九五”两个时期的第三产业总量,浦东新区服务业的主导地位稳步确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成为浦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