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杨东平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摘要: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建立了新的国家资助体系,在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快速发展。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问题正在成为新的瓶颈,教育品质、教育质量、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高等教育的治理等问题突出。教育问题正在从外部转向内部,从硬件建设转为以软件的更新、提升为主。这需要形成改革共识,促进政府转型,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
    Abstract:

    In 2007,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promote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 as priorities,targeting for educational equity. A new national subsidy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Free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all the rural areas.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ed rapidly. Education in China is confronting a historic turning point:from meeting fundamental needs to the pursuit of good and ide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the teacher problem is becoming a new bottle-neck to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educational character,educational quality,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urban areas and govern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outstanding. Education is moving from external to internal issues and from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to renewal and upgrade of software. It is necessary to reach consensus in reform,promote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 and creative innovation.

    伴随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国家继续推进教育公平,扩大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在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了新的国家资助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正在成为风气。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将教育视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提出新的教育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目前教育公共政策的调整,主要在增加投入,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上。随着教育的外部环境逐渐改善,教师问题正在成为新的“瓶颈”,教育品质、教育质量、流动儿童教育、高等教育的治理等教育内部的问题日益突出,有赖于启动和推进实质性的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转型和政府治理。

    一 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

    (一)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形成风气

    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以及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均比上年有所增加。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为9815.31亿元,比上年的8418.84亿元增长16.5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6348.36亿元,比上年的5161.08亿元增长23.0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比上年的2.81%增加0.2个百分点。这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三年下降后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2006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5795.61亿元,比上年的4665.69亿元增长24.22%。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538.33亿元,比上年增长53.88%,高于中央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18%的增长幅度。[1]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教育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惠及1.5亿农村学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状况。在“十一五”时期,中央政府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在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基础上,投入25亿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三个优先”:“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2]

    强烈宣示了政府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扩大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理念。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越来越愿意为教育花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深刻的转变。在2010年前后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目标有望实现。

    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正在形成一种风气,成为地方政府新的教育政绩观的重要表现。

    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免费,从2007年秋季起,学费、杂费和课本费全免,成为在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省份。[3]同时,提出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2006年,广东省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61%,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争取2007~2011年,未来五年内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85%以上,为此,广东省将投入200亿元。

    珠海市率先实行12年免费教育,自2007年秋季起,将义务教育范围扩大到高中三年,对象是拥有该市户籍、就读于市内公办及民办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即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及中专)学生免收学费(仍收取书杂费)。同时,将九年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的范围,从乡村扩大到城市。据计算,为此政府每年需增加财政补贴近2亿元,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增书杂费补贴1.015亿元;高中阶段新增学费补贴9521.8万元。[4]

    重庆市的大手笔,首先是一举偿还约20亿元,主要是2002年前的义务教育“普九”欠债,成为第一个解决“普九债务”的省级行政区。二是实行农村教师津贴,保障农村教师待遇。重庆市有20万农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