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隆重开播,这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播出的国家级纪录片频道,而且是中国第一个全球覆盖的双语版纪录片频道,这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一 纪录频道的创办背景
(一)中央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创办纪录频道是中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07年以来,加强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党中央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2008年,西方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反华舆论浪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相比之下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打破西方媒体垄断格局,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009年,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体规划》[1],推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我国重点媒体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说,这是创办纪录频道在政策层面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直接的背景。
自2010年9月开始筹办纪录频道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多次在关于纪录片频道筹备工作的汇报材料上批示,指示一定要办好纪录片频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充分表明中央领导对创办纪录频道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注,和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心与信心。
(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纪录片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纪录片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我国电影产业、电视剧产业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纪录片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总体规模偏小,产品种类、样式偏少,优秀作品不多;体制机制不活,面向市场的策划、制作、营销能力有待提高;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走出去都亟需加强。”[2]可见,纪录片产业的繁荣发展还任重道远。201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大力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出台了若干切实有效的举措,其中特别指出要“扩大纪录片的电视播出,对播出纪录片的专业频道、栏目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励,支持和鼓励地方电视台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开设纪录片栏目”,这更为纪录频道的创办与开播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方向。
(三)央视全面实施“深度立台”、“特色立台”战略,建构面向全球的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举措 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中央电视台提出了构建面向全球的现代传播体系的构想。这对于中央电视台来说,既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性任务,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战略性选择。经过多年建设,中央电视台目前已经形成由中文国际、英语新闻频道,再加西语、法语、俄语、阿语频道共6个频道,海外传播中心,海外七大中心站和50个记者站等构成的对外宣传与传播体系。2011年初,作为构建面向全球的现代传播体系的重点项目,国际视频发稿中心即将组建,再就是开播纪录频道。
不但如此,创办纪录频道还是央视实施和落实“深度立台”、“特色立台”战略的重要举措。纪录片由于其天生较大的体量、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多元的纪录、人文的情怀等特点,具备了“深度”和“特色”的品质。中央电视台在纪录片方面创作与播出在国内一直占据着比较大的优势:自1981年《丝绸之路》以来,30年间央视推出了多部在国际、国内产生深远影响的纪录片,如《话说长江》、《望长城》、《龙脊》、《故宫》、《再说长江》、《大国崛起》、《香港十年》、《森林之歌》等,为央视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的同时,成为央视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录频道开播后,将以坚守社会价值为追求、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目标,致力于为全国电视受众提供高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