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2011年6月20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历时2年研究开发的“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发布会暨纪录片产业发展与行业标准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介绍了该评估系统的研究缘起、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意义。与会的业界专家学者就纪录片产业发展与行业标准进行了探讨,同时客观评价了该评估系统,并提出了针对该体系日后继续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新媒介技术不断涌现,新的文化和媒介政策不断出台,中国传媒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着中外对于纪录片理解交流的深入、国内纪录片频道开播,媒介数字化、传播平台多样化、受众细分等客观社会背景,作为文化产品之一的纪录片也面临着创新和改革的课题,课题之重点就是如何扩大影响力与传播力,如何迎接市场化的竞争挑战。纪录片的投资、制作方和发行方对产出比、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学者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思,意识到业界对中国纪录片的行业标准和评价存在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产业发展。基于此,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研发了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目的在于为制片方投资提供参考,对播出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可以为纪录片相关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文化公司提供学术支持。
“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纪录片作品综合评估系统、纪录片机构综合评估系统、纪录片从业人员信息平台及资质测评系统(见图1)。根据每套不同的指标系统,该评估系统试图对纪录片内容进行细分,并遵循可操作性、可比性、可跟踪性、动态性、系统性、层次性等设计原则进行指标设计。
图1 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介绍,该系统具体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它首先将在纪录片评奖评优、行业评测、资质认证等领域发挥作用;其次可以在纪录片产业化过程中,为政府和业界提供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测体系,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为政府相关纪录片产业化政策实施提供学术支持和量化标准;再次,该评估系统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科学的参照体系;最后,评估系统所形成的较为完善并不断丰富的数据库,将为行业提供选择的空间,使得产业化背景下机构合作和人才管理更加科学化,并有据可循。
纪录片作品综合评估系统共设计了三套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纪录片的项目提案、摄制完毕后的商业售卖进行各类效益、风险等评估,另外从学术的角度对纪录片作品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即纪录片项目提案评估体系、纪录片作品商业评估体系、纪录片作品学术评估体系(见图2)。
图2 纪录片作品综合评估系统
纪录片项目提案评估体系是纪录片评估体系的实践应用之一。该评估体系主要从纪录片内容价值、制作机构、风险控制和市场预期四个方面来设立指标考察项目提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最终决定是否采用该提案进行拍摄(见图3)。
图3 纪录片项目提案评估体系
纪录片作品商业评估体系,具体包含五大方面内容,分别为“选题价值”、“作品呈现”、“品牌与影响力”、“投资状况”与“市场预期”(见图4),从商业效益与开发的角度考察纪录片作品,尤其是针对正处于待售状态中的作品。
图4 纪录片作品商业评估体系
纪录片作品学术评估体系主要从学术的角度来考察纪录片作品。从内容、形式、价值入手,设立三项一级指标“选题价值”、“叙事策略”、“视听系统”(见图5),全面考察纪录片的价值、内容与制作。本体系不考虑纪录片在市场开发上带来的各种效益,更集中于纪录片本体的评价。本体系可应用于各类纪录片评奖活动。
图5 纪录片作品学术评估体系
纪录片机构综合评估系统以纪录片产业链条(生产—传播—营销)的划分为基础,在对纪录片相关机构基本资质进行统计的基础上,通过量化数据的方法,力图建立一套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对机构的生产、传播、营销过程及其能力进行监测度量(见图6),最终反映机构的综合水平及行业竞争力。该系统既有针对纪录片综合机构的制作能力、传播能力和营销能力的评估,也有针对专门的纪录片制作机构、纪录片传播机构、纪录片营销机构能力的评估。
图6 纪录片机构综合评估系统
纪录片从业人员信息平台及资质测评系统包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