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地级市。2012年,区域总面积15516平方公里,占广东全省的8.6%;常住人口1709.7万人,占全省的16.1%。改革开放以来,粤东地区(潮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以来,粤东四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抢抓机遇,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粤东经济总体上获得较快发展。“十一五”时期,粤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粤东地区生产总值为4112.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24157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6%,其中汕头为1415.01亿元、26047元,分别增长9.5%、9.0%;潮州706.47亿元、26245元,分别增长12.4%、10.1%;揭阳1380.15亿元、23252元,分别增长11.3%、10.6%;汕尾610.41亿元、20608元,分别增长13.5%、12.9%。粤东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891.15亿元,同比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8.57亿元,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06亿元,增长17.8%。
(二)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粤东在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积极推进经济结构从传统产业转向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2011年的9.1:54.0:36.9。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粤东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2.8亿元,工业体系不断发展和优化,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优势产业。汕头初步形成了印刷包装、轻工装备制造、输配电设备、智能玩具制造、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产品、食品、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汕尾已初步形成了电力能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金银首饰、宝石加工、海洋水产等优势产业。其中,电力能源优势凸显,将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潮州主要有陶瓷业、食品业、服装业等传统产业,有“中国瓷都”之称;潮州还是中国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揭阳的优势产业包括五金机械、医药、玉器、纺织服装等。五金不锈钢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量达1/3,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之一。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粤东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总体规模逐渐扩大。从比重上看,近几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在35%左右;从结构上看,粤东服务业主要由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来推动,档次较低、水平滞后。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得以发展,推动了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内外源型经济齐头并进快速发展
粤东四市均以内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为主,近年来,民营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民营经济占粤东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营企业不断强身健体、做强做大,宜华、龙光、众业达、南洋电缆、奥飞动漫等5家企业进入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上市公司有11家。民营企业的外贸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新崛起的中坚力量。2011年粤东实现进出口总值196.97亿美元,增长16.7%,其中出口137.3亿美元,进口59.67亿美元。
(四)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大规模推进工业、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2011年,粤东地区公路通车里程达2006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00公里。潮汕机场的建设将结束粤东无专用民用空港的历史,厦深铁路将于2013年实现全线通车,南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潮州大桥、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建设加快,汕头到揭西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汕头段增建二线等重大项目将动工或完工。大力推进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治安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
(五)产业园区建设粗具规模
粤东工业园区建设粗具规模,招商引资已见成效。汕头已建(在建)及拟建的工业园区约37个,规划总面积约91.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在建)的28个,规划总面积约64.5平方公里,已进入区内的企业3000余家。汕尾现有工业园区38个,其中10个为重点规划工业园区,即5个综合园区,5个专业园区;全市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27%的增长速度发展,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揭阳在打造珠海(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