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开发利用研究

    作者:金蓉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摘要: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历史文化基础深厚、内涵丰富、特征明显,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国家生态文明的屏障带和甘肃文化产业核心区,其有效的开发利用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抓手、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支撑和甘肃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其开发利用思路是,以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为总体目标,以文化产业东承西进为方向,站在国家生态文明屏障带的高度,以保护华夏文化遗产资源为根本,以传承华夏文明为核心,以创新华夏文明为手段,在提升公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文化资源富集,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殊发展路径。

    一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概述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当时泛指古代中国经中亚、西亚连接欧洲及北非的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最初以交通线路登上历史舞台的丝绸之路,其功能在历史发展中逐步拓展,演变成中国与西方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通道,在华夏文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东连中原地区、西接中亚、北通蒙古草原、南通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路段。“丝绸之路”甘肃段在黄河以西受天然地理交通、干旱绿洲水资源的影响较大,相对比较固定,经现在的武威、张掖、玉门进入新疆境内。而东段的南线从当时的长安沿渭河流域翻越陇山进入甘肃,经张家川、秦安、通渭、定西抵达兰州,北线从长安沿泾河河谷进入甘肃,穿过宁夏从靖远渡黄河西去。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沿线烽燧、城址、驿站、渡口、关隘、墓葬、寺塔、石窟等文化遗址遍布,汉晋简牍、敦煌文书、金石碑刻、壁画造像等出土文献和艺术品内涵极为丰富,可以说,甘肃境内处处积淀着“丝路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有效开发利用将加快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步伐。

    (一)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基础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一段,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敦煌文化。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交汇中心。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打开了敦煌文化的视窗,并由此衍生出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敦煌藏经洞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图书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被誉为“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其洞窟数量、壁画面积和保存现状都是世界上其他著名石窟无法比拟的。

    简牍文化。从20世纪初开始,甘肃的居延、武威、天水等地先后出土了大批简牍,构成了中国简牍文献这座历史新文库中的主体典藏,在简牍学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目前发现的资料看,总数约6万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时代上起战国,下至西夏,有秦、汉、晋、唐、西夏5个时代的文献;内容有古书、公文、社会文书、经卷、书信等。从埋藏性质看,有墓葬和建筑遗址两类。数量多,保存好,时代长,史料新,内容丰富,出土地明确,构成了独特的简牍文化研究体系。

    长城文化。秦、汉、明三代修筑的长城均以甘肃为起点,甘肃境内的长城总长超过3000公里,素有“长城天然博物馆”之称。沿线遗存、遗址十分丰富,保存较好,其中汉长城保存最完整。敦煌的玉门关和阳关扼丝路古道之咽喉,高台骆驼城和瓜州锁阳城分别为国内保存规模较大和较为完整的汉唐古城,嘉峪关更是堪称“天下第一雄关”。除战争防御功能外,甘肃境内的长城还保障了当时甘肃先进生产力的推进、保护了境内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境内民族的融合。可以说,长城文化是甘肃文化的基础,对华夏文明的传承与保护作用巨大。

    石窟文化。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宗教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给甘肃留下了众多的石窟文化资源。敦煌莫高窟被誉为我国艺术史上保存最为丰富多彩、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泾川南石窟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已作为文化交流成果遗存于2013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丝绸之路甘肃五处申遗点中的2处。

    五凉文化。以凉州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五个王朝,前后统治时间长达130年,保存了中原先进文化,对后世影响极大;继承传统儒学,培养了大批人才;积极吸收西域文明,推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五凉文化”对历朝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也深刻影响了周边游牧民族的文化发展,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红色文化。甘肃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结束地,也是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现有15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会宁作为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重心战略大转移的标志而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二)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内涵与特征

    1.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内涵

    (1)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