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
长期以来,村庄建设普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无规划、布局散、规模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缺乏、生活环境脏、乱、差;二是空心村普遍、土地浪费严重;三是建房攀比,翻新周期短,农民负担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新乡市从2006年开始,按照“整合村庄、盘活土地、积蓄后劲、科学发展”的思路,以规划为先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大胆探索村庄合并,努力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善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思路。最近,我们到新乡市进行了实地调研。新乡市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成效和做法,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 新乡市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思路和做法
在新乡市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农村正处于第四轮建房高潮,本地80%以上的群众近期有意愿、有能力翻盖新房,将农民建房纳入城镇体系加以适时规划引导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新乡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设想,这既可促进人口集聚、资源共享、满足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强烈需求,又能彻底解决过去农村无序建房造成的耕地滥占、投资浪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有效节约土地等资源,改变长期以来农村“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
新乡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思路是:遵循“试点先行、群众自愿、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全面整合,建设成为10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化。条件好的村,要尽快规划起步,3年内要有大的突破,5~10年完成村庄整合,按照城市社区的要求,建成新的中心村。重点区域范围之内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建设,2008年必须全面启动。先行启动县城规划区内、干线公路两侧、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内的920个行政村,在未来5~8年规划整合为329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同时将农村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扶贫、南水北调库区移民搬迁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搬迁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统筹规划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逐步实现居住环境的城市化;通过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城市化;通过人口、产业、生产要素集中,力争2/3的农村劳动力每年有2/3的时间从事二、三产业,逐步实现就业结构的城市化;通过以上三个城市化,最终实现农民消费方式的城市化。
新乡市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制定规划
坚持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前瞻性、整体性、层次性和互补性,按照现代文明的要求和适应小康社会生活的标准,依据自身条件,以生态的理念,合理规划设计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社区布局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体现地方乡村特色多样性;社区布局与原有村庄有机衔接,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与民族、民俗相融合,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规划要注重完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上下水、垃圾污水处理、节能环保等),逐步把规划的中心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社区选址位置,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占地的数量和质量、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确定,结合原有村庄布局,选择靠近产业聚集区、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避开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的区域及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段,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高压输电线路及重要输油、输气管道穿越。鼓励在原有农村居民点范围内整合封闭运行、拆旧建新、滚动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并避让基本农田。全市社区平均整合3个行政村,人口规模3000~5000人,条件允许的,人口规模还可以增加。人均建设用地为60~80平方米,平均每户不超过267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占地面积不宜超过30%。要明确提出节约土地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拆除旧村庄节约土地的,应该制定具体的拆旧规划、计划和保障措施。建设用地应包括居住建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绿化用地等。全面综合地安排社区各类用地,集中紧凑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避免无序扩张。
(二)坚持分类指导
坚